中国古代文化究竟是一个系统还是几个系统,是一元还是多元,长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在考古学界,自
从苏秉琦
先生提倡按区系类型进行研究以来,多元论差不多已成了大家的共识。多元之中究竟应分为几个系统
,至今没有统一的看法。即使同一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我个人曾经提出过多元一统说,但仔细推敲,在多元中最主要的还是三元或者称为三个系统。三个系统的成立及其相互关系的演变,成为中国历史的主要内容。
第一个系统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北系统。由于这里是最早产生鬲的地区,而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最有特色的一种器物,所以也可以称为鬲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居民体质上比较接近于蒙古人种的东亚类型,以小米为食,自称华夏,与戎羌有较密切的关系,尊黄帝为始祖。代表中国古代文明最高水平的夏、商、周,都是在这个系统内发展起来的,这个系统的炊事用陶器变化较多,开始以平底或三足罐为主,以后陆续出现釜、灶、甑、釜灶、斝等,到龙山时代便形成以鬲为主的成套炊器,直到商周整个时代都是如此。
第二个系统当是以长江中下游为主体的东南系统。由于这里最早出现鼎并长期流行这种器物,所以也可称为鼎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居民体质上比较接近于南亚类型,山东等地的居民则接近于东亚类型,古代称他们为夷(东夷、淮夷、南夷等)、越和苗蛮。他们有共同的风俗如披发文身,流行拔牙等,大部分以稻米为食。在新石器时代,这里的文化发展水平已与华北系统相颉颃,后来又建立了楚、越等大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系统的炊器开始都是用底陶釜架在三个支脚上,后来把两者结合起来便成了鼎,并逐渐形成为以鼎为主的成套炊器,一直延续了很长的时期。
第三个系统是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的东北系统。由于这里在史前时代一直以筒形平底罐作为炊器,所以也可称为罐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的居民体质上接近北亚类型,善骑射,古称肃慎、山戎和东胡等。除中心地区辽河流域有较发达的旱地农业外,其余地区农业发生较晚,在经济生活中的比重也较小。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的红山文化就已达到与另外两个系统同时期文化水平不相上下的程度,青铜时代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也很有特色。从那以后,这一系统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一直产生重大的影响。
三个系统既是独立发展的,又是有密切关系的。夷夏斗争和华夏与三苗的斗争,最后融合为大范围的鼎鬲文化,夏、商、周文化实际上就是一个逐步扩大的鼎鬲文化。至于东北罐文化系统与鼎鬲文化系统之间虽然很早就发生了较密切的关系,但融合则是较晚的事。赤峰地区处在西辽河、大凌河和滦河的上源,属于东北罐文化系统的范围。尽管在地理位置上偏于西南,但在文化发展水平及对整个系统的影响来说实处于中心的地位,特别是它紧邻华北鬲文化系统,又比较接近于东南鼎文化系统,从而在三个系统相互交往,彼此影响、渗透、斗争与融合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兴隆洼文化的环濠聚落是全国最早和最完整的一例。赵宝沟文化和红山文化中的“龙”以及红山文化的玉器、宗教祭祀遗迹和埋葬制度等,都对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发挥过积极的作用。而鼎鬲文化的影响,也是首先通过赤峰地区(部分通过辽东半岛)的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与上层文化等传递到东北地区的。
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山戎、东胡就是在赤峰一带发展起来的,乌桓、鲜卑也曾以这里为根据地。特别是从北魏时期发祥于赤峰地区的契丹族,经过几百年的酝酿,积蓄了强大的力量,以至一举建立了“东朝高丽,西臣夏国,南子石晋而兄弟赵宋,吴越南唐航海输贡”
(《辽史地理志》)的泱泱大国——辽,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非常深刻的影响。这样看来,赤峰地区在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发展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应该联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这个地区的考古、历史与民族学的研究,并且同整个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结合起来,这应该是今后一个长时期内的光荣任务。
来源:《草原文化研究资料选编第二辑》 (经内蒙古社科院授权)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