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社会结构  
  起源与发展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滇云教育  
  滇云史学  
  滇云文学  
  艺术与科技  
  滇云名胜  
  滇云风俗  
 
 
  首页>>滇云文化>>滇云名胜
银苍玉洱与大理古城


   云南白族聚居的大理州是世界闻名的风光游览胜地,其腹地有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城东临碧波万顷的洱海,西靠终年积雪的苍山,构成一幅雄奇秀丽的图画,有“东方瑞士”之美称。苍山洱海既是大理自然景观的代表,又是白族文化的摇篮,再加上苍洱之间历史悠久的

古城,代表了滇云文化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和中心地。

苍山又名点苍山、灵鹫山,南诏时封为中岳山,是横断山脉中云岭的一个分支。它南北骈列,北起洱源、邓川,南抵下关天生桥,绵延五十多公里;东临洱海,西接漾濞,宽二十多公里。从北头的云弄峰到南面的斜阳峰,苍山一共有19座山峰,峰峰相连,险峻峥嵘。每两座山峰之间夹一条溪水,共有18条,条条清碧,向东注入洱海。苍山19峰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主峰马龙峰达4122米,挺立云端。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远远望去,宛如白色峨冠,保留着古代冰川的地貌。

苍山雪与下关风、上关花、洱海月合称为大理的“风花雪月”四景,诗人赞美它说:“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阴岩犹遗太古雪,白石一化三千秋”。每当夏季,大理白族人民居住地便出现了“五月卖雪”的奇景。杨升庵《滇南月节词》中说:“五月滇南烟景别,清凉国里无烦热,双鹤桥边人卖雪,冰碗啜,调梅点蜜和琼屑。”苍山云也是久负盛名,每当夏秋之际,苍山的半山腰常有云雾缭绕,似玉带束腰,被称为“玉带云”。它是在气流的稳定情况下,由洱海上升的暖湿空气与从苍山顶上滑下的冷空气相遇而成,长亘百里,竞日不散。似轻纱微拖,如柔浪拍岸,在阳光的辉映下五光十色。每当冬春季节,在气流不稳定的情况下,苍山峰顶便会出现一朵如披发少女的云彩,白族人民认为它是南诏公主的化身。为寻找被父王和法师打下海底变成石骡的情人,她一出现,便要翻江倒海,使洱海顿起风浪,因此被称为“望夫云”。

苍山是云南植物区中青藏高原植物区、金沙江植物区和滇西峡谷植物区的交汇过渡地带,山中植物种类丰富。药用的如贝母、假百合、金不换等,林木如红豆杉、冷杉、铁杉等,观赏植物如山茶、杜鹃、马樱花等,引起了中外植物学者的浓厚的研究兴趣。

洱海位于苍山东麓,古称叶榆泽,又名昆明池,文献上又有西洱河、昆弥川、西弥海等称谓。一说因湖的形状如人耳,故称洱海,一说因早期居住在这一带的昆弥族而得名。湖身北起洱源、邓川,南止下关凤仪,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4~9公里,总面积达250平方公里,仅比滇池略小

洱海为滇西横断山脉中的断层陷落湖,属碳酸盐类湖泊,其蓄水量约30亿立方米,是滇池的两倍。它北纳弥苴河、弥茨河,东汇波罗江、玉龙江,西纳苍山十八溪,水源丰富,最后从下关市的西洱河出口,在平坡与漾濞江汇合,注入澜沧江。

洱海风光秀丽,碧波粼粼。湖东部偏深,平均水深在12~15米,最深处约21米。湖西部海岸与湖滨冲积地相连,坡度平缓,平畴绿野,村落密布,远望湖水纤细秀美,形如新月。洱海东部紧靠鸡足山,因湖水长期侵蚀、切割,形成了一些断崖、岛屿、礁石、岩洞、港湾,迂回曲折,富于变化,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称。其中的金梭岛上曾建有南诏王的避暑行宫,至今尚能在岛上捡到一些残砖断瓦。

洱海湖水清澈透明。每当风和日丽,苍山雪峰便倒影到湖底,海天一色,妩媚迷人,素有“银苍玉洱”之美誉。加上归帆点点,浪欢鱼跃,鸥鸟争鸣,真是美不胜收。1975年,人民政府在洱海南端的团山创建了洱海公园。园内东北部集中了大理地区的各种佳木奇卉,西北部保留了自然的陡峭山岩,北面则辟为海滨浴场。山上以飞檐出角的望海楼为中心,构成一组古色古香的白族建筑,游人登楼远眺,银苍玉洱尽收眼底,真是“百二河山云水外,三千世界镜中天”。

除自然风光之外,苍洱之间还是南诏大理文化的摇篮。考古工作者在苍山半坡发现了几处新石器遗址,证明这里很早就有人类生息繁衍。他们过着半穴居生活,使用粗糙的陶器、石斧和石刀,是有些学者所称的白族先民“洱海人”的组成部分。到公元前2世纪,洱海地区生活着被称为嶲,昆明的原始部族。唐初,发源于巍山的南诏统一洱海,建都太和城,创造了灿烂的南诏文化。8世纪,南诏王异牟寻敕封境内的名山大川为五岳四渎,苍山被封为中岳。南诏王朝还在苍山中和峰麓修建了苍山神祠,贞元十年(公元794年),唐使崔佐时与南诏王盟誓于此,请苍山洱海为证,以志南诏永世归唐,称为“苍洱之盟”。

历史的时光迅速流逝。今天,太和城与后来南诏、大理的都城羊苴咩城遗址的东部还保留着一座大理古城,与“银苍玉洱”一起成为白族文化的象征。大理古城简称榆城,又名紫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6公里,规模阔壮。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上有城楼,城墙高8.3米,厚6.6米,是明清两代大理卫指挥使司、金沧道台署、大理府署、云南提督府、迤西道署和太和县治所在地。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杜文秀回民起义军设帅府于此,民国时期改太和县为大理县,仍为县治和大理专员公署所在地。今大理州府和市府已移治下关,大理古城城墙已不存,经修复的南北两座城楼巍峨挺立,略现当年风采。德化碑、三塔、元世祖平云南碑、感通寺、山花碑、杜文秀墓等著名古迹集中于此,可以说是一部民族文化史的缩影。城内为白族人民推销大理石、扎染工艺品的集中地,也是白族一年一度的“三月街”和“绕三灵”胜会举行的场所,保留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