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社会结构  
  起源与发展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滇云教育  
  滇云史学  
  滇云文学  
  艺术与科技  
  滇云名胜  
  滇云风俗  
 
 
  首页>>滇云文化>>滇云名胜
筇竹寺的五百罗汉


   筇竹寺位于昆明市西郊的玉案山上,距城区12公里。玉案山盘旋迤逶十余里,翠峰屏列,林壑幽深,山泉丁冬,白云环绕,景色秀丽迷人。古时“玉案晴岚”为滇阳六景之一。

据说筇竹寺是大理国鄯阐府的高光、高智兄

弟建造。相传他们兄弟二人到西山打猎,有犀牛跃出,于是紧追不舍,犀牛逃到玉案山西北面的山箐里不见了。他俩仰望山腰,祥云缭绕,有几位相貌奇特的僧人立于云上。他们急忙爬上山去寻找,但僧人早已无影无踪,只留下几支僧人所拄的筇竹杖插在地上。兄弟二人想拔出来看个究竟,但竭尽全力也拔不出。第二天去看,竹杖已长成青翠的竹林。他们十分惊异,认为是“山灵显示”,这是一块珍贵的“佛地”,于是就在这里建寺,取名筇竹。

筇竹寺建立之初,并不为人所重。元初,高僧雄辩法师在此讲经,才使其声誉渐高。到雄辩的弟子玄坚住持时,得到了元武宗御赐的《大藏经》和元仁宗颁赐的“圣旨”,钦命玄坚为该寺住持。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毁于火,“荡然为榛砾墟”。永乐二十年(公元1422年)重修,到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竣工。其后又经过多次维修,清咸丰时又残破不堪,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到十七年(公元1891年)再次重修。今天的筇竹寺基本是那时的规模。

筇竹寺以彩绘五百罗汉最为有名,号称中原禅宗传入云南第一寺,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寺内五百罗汉是四川民间雕塑家黎广修(字德生)和他的五六个助手完成的。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到十六年(公元1890年),历时七个寒暑。这些塑像分别陈列在大殿两壁(68尊)、天台莱阁(216尊)和梵音阁(216尊),分上中下三层。中间一层是黎广修亲手制作。

关于筇竹寺五百罗汉的形状,《云南风物志》记载最详。该书说,五百罗汉千姿百态,妙趣横生。体态风度富于变化,表情姿态各有不同。从创作手法来说,大体包括两种类型:一是运用浪漫主义方法,通过大胆的想像和夸张,塑造出一些奇特的形象。如九天揽月罗汉,手比身长数倍;长脚跨海罗汉,水仅及膝。这些艺术形象身上,凝聚着人民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理想和愿望,是现实土壤里绽开的理想之花;二是运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借神的形象表现人类的精神面貌,既有浓郁的宗教意味,又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如梵音阁的掏耳朵罗汉、扶象尊者、除忧尊者及天台莱阁的几尊青年罗汉等。除单个罗汉外,雕塑家还设计了一组组互有关联的人物。在大雄宝殿,雕塑家大胆运用圆圈形和集体行进的队列组合。这些灿若群星的艺术形象,不仅人体比例、肌肉骨骼、服饰衣纹都大体与常人相等,而且他们的喜怒哀乐、举止行动亦如人世。雕塑家们不但善于抓住外貌、年龄、体形等外部特征,还十分重视个性的准确把握和内心世界的精细刻画。在雕塑中,艺术家们还采用了镂空和圆雕等多种手法,对人体和环境、器物的关系,衣饰的折叠扭转,内外穿插,都能较充分地加以体现,显示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筇竹寺随山势起伏建筑寺庙,殿宇布局严谨,共分四层,逐级上升。各层院内种有梨树、梅树、山茶、杜鹃、玉兰、粉团等花木,四时鲜花开放。寺门有元代所植的孔雀杉二株,高大挺拔,郁郁葱葱。大雄宝殿前匾联林立,妙语如珠。殿后为藏经楼,楼后有花园,再上有僧茔。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