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社会结构  
  起源与发展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滇云教育  
  滇云史学  
  滇云文学  
  艺术与科技  
  滇云名胜  
  滇云风俗  
 
 
  首页>>滇云文化>>艺术和科技
滇云古代科技概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向前迈进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衡量人类文明进程快慢的重要标志。中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和部门中,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成就,对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滇云古先民也从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有所创造,有所发明

,也学习掌握了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滇云科技发展较早,距今170万年的元谋猿人遗址中所存的旧石器和火的痕迹,是人类使用技术的最早的记录之一。在随后的历史发展中,几乎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滇云各民族及其祖先,在科学技术方面都有自己显著的成就。云南古代科技发展在冶金方面表现得较突出,在天文历法、医药保健、建筑技术、手工技术、农业技术诸方面都有所表现。

4000年前滇云已普遍栽种稻谷,并逐步向外传播。“稻作文化”成为远古滇云文化的重要特征。居住坝区的白族、傣族、纳西族等民族的先民们,很早就修造沟渠,灌溉农田,如在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遗址,南诏、大理时还修筑了“横渠道”来引水灌溉农田。明清时期在祥云坝子修建了被称为“地龙”的水利网工程,使祥云一跃成为“祥云熟,大理足”的富庶之区。而元代以来治理滇池,清理水源,疏浚河道和海口,挖筑松花坝水库,广建堤闸及人工渠道,达到了避水害、兴灌溉的目的,对滇池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成为滇云水利建设的重要科学技术成果。傣族在农耕活动中,不仅在耕作技术上有特色,也能利用天然河流和人工渠道灌溉田地,很早就有比较完整的灌溉系统,在管水用水上形成一些科学而严密的制度。滇云多山,居住在山地的哈尼、景颇和彝族较早地掌握了山区梯田耕作技术,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地的哈尼族耕种的梯田绵延在群山之中,技术最精,积累了成套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技术;规模最广,梯级层次高达几层甚至几百层,蔚为壮观。滇云还是棉花、茶叶、玉蜀黍的最早栽培地区。滇云早在公元初年就栽种木棉,纺织出“桐华布”,而中原地区在14世纪以后才普遍栽种棉花、纺棉布。滇云的自然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发育,是茶叶原产地的中心,布朗山有一棵称为“茶树王”的大茶树,树龄达一千七百多年。滇云还是栽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地区之一。明清时云南的“普洱茶”就闻名于世,不仅作为“贡茶”运到京城,也行销全国。中国西南高原也是玉米的原产地,今天还能在云南找到野生的玉蜀黍,滇云栽种玉米的历史较早,在明代的地方志中已有滇云七府二州产玉麦的记载,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

滇云少数民族的手工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独特的工艺、鲜明的民族色彩,在各民族的服饰制作技术、白族和傣族等民族的铸造、制陶、纺织、建材、制革、造纸、食品加工、工艺美术品加工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傣族、景颇族等民族的干栏式竹楼、彝族“一颗印”式重檐瓦房、白族及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式四合院以及难以计数的溜索、藤桥、石桥、铁链桥,又闪现出滇云高超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早在青铜时代,滇云先民就用青铜浇铸了干栏式房屋建筑,最具地方风格,东汉以后瓦顶、斗拱、檐牙高翘的房屋已具有了内地汉式建筑风格。汉晋时期的砖和南诏时期的瓦,成为滇云建筑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南诏大理时代,以阳苴咩城为代表的城镇建筑,以城内五华楼为代表的宫馆建筑,以崇圣寺及三塔为代表的宗教建筑,凝聚了滇云先民们的智慧和精湛的建筑技艺。元明清以来,县城、州城、府城的建筑大多仿内地汉式。高大的城墙,或土筑、或砖砌,高垒深壕。城楼壮观,钟楼、鼓楼、文庙、衙门也建筑得富丽堂皇。其中云南府署昆明城和临安府署建水城的建筑规模尤为宏大,建筑技艺尤为精良,而城中最宏伟的便是文庙建筑群,其“礼门”、“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等主体建筑都巍峨壮观,雕刻精美。跨越盘龙江的得胜桥、建水的双龙桥以及澜沧江上的霁虹桥,成为这一时期桥梁建筑的杰作。昆明南郊的沙石金刚塔、圆通寺、筇竹寺、金殿又是这时期宗教建筑的精品。

云南诸多少数民族在生产实践中观察天象,许多民族都创造了本民族的历法系统,滇云25个少数民族中,彝族、傣族、藏族等12个民族历史上曾制定和实施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历法,并有特殊的天文知识,体现了各民族的智慧。如藏族的“藏历”、傣族的“傣历”、彝族的“十月太阳历”等都反映出少数民族有别于汉民族的历法系统和宇宙观。傣族用傣文撰写了许多天文历法著作,《胡腊》、《多底桑》是算术、天文、历法知识的综述;《拉马痕》讲述27星宿;《蒙腊》等书讲述日食、月食的道理和计算方法;《苏定》、《苏力牙》、《西坦》讲述傣历计算方法。而彝文典籍《西南彝志》和《宇宙人文论》以及许多毕摩的《毕摩经》中都记载了彝族的天文学知识。

尽管在古代的地方志书中多有少数民族“多信巫术,少信医药”的记载,但云南许多少数民族都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医药观念、理论和医疗方法,藏医、傣医、彝医等已形成了自己民族的医学体系,并有了本民族文学的医药学著作,《玉龙本草》、《苍山本草》又分别是纳西族、白族人民的重要医学著作,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明代兰茂的《滇南本草》的成书时间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一百四十多年。兰著虽没有李著博大精深,但收集考订滇云丰富的中草药有独特之处,影响较大。近代滇云名中医曲焕章创制的“百宝丹”等奇效良药,为中国医药宝库增添了光辉。

早在商周时期,云南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出现了一个较为辉煌的青铜文明时期,从现今所发掘的青铜器物来看,当时滇云先民在矿石的采取、加工、冶炼及铜锡比例的掌握和青铜的铸造水平上都达到了相当高度,这是滇云科技发展中最令人骄傲的一章。对每一时期科学技术的总结,是科技得以继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滇云的科技著作也在清代这一大总结的时代显得十分突出。

随着明清以来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一些官吏和知识分子在施工中撰写了一些报告和著作,具有相当的科技价值。如鄂尔泰的《修浚海口六河疏》、王继文的《请修河坝疏》、黄士杰的《六河总分图说》、孙髯的《盘龙江水利图说》等既是当时兴修水利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指导的总结,又具有长远科学技术价值。而王昶的《云南铜政全书》、戴瑞征的《云南铜志》、吴其浚的《滇南矿厂工器图略》、倪慎枢的《采铜炼铜记》、王崧的《矿厂采炼篇》、檀萃的《茂隆厂记》等,又是滇云矿冶方面的重要记述,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价值。地理学方面,《清皇舆全图》中有《云南省图》,是用仪器作“直距尺法”测量的滇云最早的测绘地图。《滇西兵要界务图》为边防而作,对边防和外交具有实用价值。此外还有相当一批地理志、山河志,如《清史稿·地理志》、赵元祚的《云南山水纲目》、檀萃的《滇南山水纲目考》、李诚的《云南水道考》、李坤的《云南温泉志》等是滇云地理学著作的代表。植物学方面,学识渊博的吴其浚采集植物标本,辨其形色,别其性味,分门别类,摹绘成《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列出1715种植物,其中云南植物有300多种,占五分之一,对世人了解云南植物起了重要作用。道光间弥渡县人李彪潜心研究《易经》和数学,《五纬考度》、《律吕算法》、《筹算法》是他主要的数学著作,《律吕算法》为当时学者所推崇。昆明人林绍清的《合数述》对合数的研究颇有新见解。晋宁人宋演的《勾股一贯述》是清代杰出的数学著作[1]

由此可见,滇云的科技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限于篇幅,讲滇云古代科技,我们只能从历法、医药、冶金等方面,把其中几项有一定代表性的成就介绍给大家。

注解:

[1] 夏光辅等著:《云南科学技术史稿》,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