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社会结构  
  起源与发展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滇云教育  
  滇云史学  
  滇云文学  
  艺术与科技  
  滇云名胜  
  滇云风俗  
 
 
  首页>>滇云文化>>哲学思想
思想和语言的起源


   傣族文学作品《论傣族诗歌》中专门讨论了“人类的语言”。书中说,“穿树叶时代人的语言形成是怎样的?我想用小孩作一个例子,也许能说明一点问题”,“刚出世的小孩,脱离母体就会尖声哭啼,这时你就会说他会说

话,他有语言了吗?我说他还没有语言,他还不会说话。他的哭声固然是人类语言的一种范围,但是,这是死的语言。为什么说是死的语言呢?因为这种小孩的哭声……既没有心里想的东西,也没有脑子里想来想去的活动过程。这种情形,正像我们把碗摔碎在地上发出‘哐当’的响声”。显然,作者认为人不是生来就有语言的。

书中接着说:“3个月的小孩变成3岁的小孩,他的眼界扩大,感觉增多,思想的范围扩大,这时他的语言就丰富起来了。1岁的小孩见着火苗,不知道是什么,觉得好玩,伸手就去拿,被烫了,痛得哭起来。通过第一次眼见和感觉,给他的脑子里产生的概念是痛,这个‘痛’就是第一次接触火后产生的感觉所引出来的‘语言’。以后当他一见到火苗,就会产生害怕并喊出‘痛’的声音来。我们现代人,从生下会哭到看火苗会说痛,时间只不过一两年,可是,在古时候,从人的形成那日起,到见到火苗就说‘痛!’‘痛!’,也得经过千年万年。”作者由此总结说:“思想来自眼前和感觉。从这个意义上讲,眼见和感觉是思想的基础了,这正像籽种是谷穗的基础一样。”杨胜能等说,这是个通过对个体的人从婴儿到儿童的成长过程来说明人类语言和思想的发展过程,因此,它虽然十分简单、朴素,但却是一种原始、质朴的思想、语言发生论,明显地具有唯物主义的经验论的倾向。该书接着说:“人类的语言来自人在天地间的活动,它的形成和发展依附于人类地球上的一切存在物。因为地球上先有树,我们古人见到树,后来才会叫出‘树’来。不能设想在地球上还没有‘紫米’的那个时候,我们古人会说出‘紫米’来。在那时,‘紫米’像个什么样子,在古代人头脑里是无影无踪的。所以,‘毫杠’(紫米、黑米)这个词,在那个时候是没有的。”作者超出对语言与存在的关系,就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个哲学基本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他明确地肯定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此外,该书还就诗歌的产生提问说:“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是佛祖给的,还是天神和菩萨给的?”作者回答说,歌不是佛祖给的,也不是天神菩萨给的,“歌来自于人类的语言,语言是一切歌调的基础。既然人类在世上的活动是语言的基础,那么,人类在世上的活动,无疑地也是歌的父母了。”歌的音调来源于对自然的摹仿,对流水声和鸟叫声的摹仿,“我们的傣歌,正是按照水流声和越兰托鸟的叫声而成歌调的”。但是,在有了统治者“王”以后,诗歌就要受到王朝权力的约束,不能随心所欲地唱了。诗歌的内容,即使幻想、神话和宗教观念都有其社会根源。

最后,作者归纳总结说:“有了宇宙和大自然的一切存在物,才会有人的感觉和头脑的活动,才会有人的语言,才会有人的歌。傣歌的产生、发展和壮大,正是从这里得出来的。这就是我这部《论傣族诗歌》所要讲的主要内容。”杨胜能等说:“这就更直接地表述了《论诗》的唯物主义观点。”

网页编辑:金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