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社会结构  
  起源与发展  
  哲学思想  
  宗教文化  
  滇云教育  
  滇云史学  
  滇云文学  
  艺术与科技  
  滇云名胜  
  滇云风俗  
 
 
  首页>>滇云文化>>宗教文化
彝族


    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在彝族地区都有传播,但其固有的宗教依然广泛流行。

彝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天神创造的,天神主宰万事万物和人的生死祸福

,所以彝族敬畏天神,祭祀天神。云南红河地区的彝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届时,搭盖松棚,杀猪宰牛祭天、敬天。楚雄、大理的彝族则宰猪、羊,登山顶敬奉天神。

彝族认为土地是衣食之源,离开土地人类就无法生存,所以崇拜地神。大理巍山和昆明郊区的彝族农历正月初一要祭祀地母,在播种前祭田神。祭田神时,携带香烛、猪肉、猪心、酒、茶、饭等祭品到田间焚香祈祷,敬请田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祭祀完毕,将祭品向田中抛洒。楚雄等地的彝族祭祀田神的日子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以鸡为主要祭品,白公鸡为贵。

彝族认为火是生命力量的来源,火带来光明与力量。彝族有祭祀火神的“火神会”、“火把节”等。火神会在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火把节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和热闹。火把节前要准备柴火制作各种火把,有在村口、村中央树立的大火把,有各家各户树立的火把,有个人举的小火把。火把节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向火神进献鸡、鸭、鱼、肉、瓜果、酒菜等。入夜,先把村子和家门口的火把点燃,年轻人手持火把再挨家挨户巡走,边走边撒松香,念诵祈福免灾的经咒,以驱邪禳鬼。接着高举火把走出村寨到田间周游,以火把照亮丰收在望的稻田,祈求虫鸟不要侵害庄稼,祷告上天保佑丰收。火把节之夜大家唱歌跳舞,通宵达旦。

彝族多居住在山区半山区,因此喜雨怕旱,为求田地无干旱之虞,十分敬畏水神。大多数彝族在祭祀诸神时,把敬献水神列在重要位置。要请祭司在龙潭、溪流、江河边诵经祭祀,祈祷水神供给长流不断的水,使人畜有水饮用,庄稼有水浇灌。由一只带角雄绵羊驮水回村分给大家。如果立夏时天还不下雨,村人就要宰杀鸡、羊,到泉水旺盛的地方祭祀水神。请祭司念经求雨,将烧红的火炭抛入水中,热气蒸腾,象征驱除鸡、羊身上的污秽,接着宰羊杀鸡,将鸡毛、羊毛蘸血黏附在一根三叉的松树枝上,插在水边,将煮好的羊和鸡供献在水边,同时敬酒献饭燃香磕头,求水神早降甘霖。

居山的彝族普遍敬奉山神。各地都有山神庙。各地祭祀山神的时间和方式有所不同,但内容和精神都是共同的。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八、六月二十五、腊月三十祭祀山神。二月初八为山神会,男女老幼一起上山祭祀,点燃香烛,唱颂赞歌,念经磕头,祷告拜山。有的在祭山神时赶集、过会、对歌,十分热闹。泸西地区的彝族每逢正月初三祭山神,由老牧人和牧童向饲养牛羊马的人家募集米、肉、酒、蒜、辣椒等到山上祭献神灵,祈求山神保佑六畜兴旺,不受豺狼虎豹的侵害。

彝族聚居的地方多石头,且多巨石。彝族认为巨石与人的生老病死、祸福凶吉有关。因此有崇拜石神的习俗。有的地方认为石神主生育,祭祀石神是为求子。峨山地区每家楼上都有一个崇奉石神的台龛,上供石头一块,旁边插三叉的松枝一根,祈祷人丁兴旺。有的地方认为石神是防盗之神,可防止家中的财产被偷盗,田地的庄稼不会丢失。有的地方认为石神主健康防病,祭祀石神可使孩子消灾免疾,家人健康幸福。

彝族认为日月星辰都是神灵。昆明西山的彝族每年的冬月十九举行太阳会,到山神庙祭拜太阳菩萨。手举用五色纸做成的太阳菩萨旗,烧香拜祭,供品上雕刻类似莲花的太阳神图案。祭祀时要念太阳经7遍。三月十三的夜晚月光明亮时,在山神庙举行太阴会,用黄纸做成太阴菩萨的幡幛,进献素食和水果。由老年妇女主持祭祀,念《太阴经》7遍,《太阳经》3遍。中秋节要拜月,家家户户在月光下进献礼品祭祀月亮,燃香12(闰年13),对月亮行三跪九叩大礼。有的地方在正月十五,杀猎宰鸡祭祀星辰。

彝族认为人有灵魂,灵魂是永存的。生时灵魂附着于躯体,死后灵魂独立存在,或依附于其他物体,或来往于人间与地狱,或在村寨山林间游荡。这种从死者身上分离出来四处游荡的魂魄就叫做鬼。彝族相信人有三个名字,分别代表三个灵魂。人死后,其中一个灵魂由“毕摩”(祭司)指道引路进入天国;一个随遗体栖息于坟墓;一个附在灵牌上受子孙供奉。这三个灵魂掌管人世间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鬼分为善鬼恶鬼善恶一体的鬼三种。善鬼是神,已故父母的灵魂都是善鬼。为此他们对已故祖先的崇拜十分虔诚。

父母死后先由亲子洗尸、剃头、换衣,将其脚卷曲捆缚,用披毡覆盖,置于木板或篾笆上,移入堂屋。亲友前来吊丧,放声大哭,哭声越大越好,据说只有死者听到悲恸的哭声灵魂才得到慰藉,否则亡灵躁动,家庭将有不幸。夜晚,守灵者边哭边历数死者生前的各种美德。屋外有人巡夜,不时鸣枪呼叫,不准恶魔捣乱,为亡灵前往阴间开路。毕摩为死者占卜吉日举行葬礼。出嫁的女儿要牵牛送羊,携酒带肉、背粮挑米、拿着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前来吊唁。亲友送来的牛羊有的多达百头,为的是给死者在阴间生活富裕。彝族认为人死是魔鬼作祟所至,人死后必须焚尸,一方面可以将魔鬼烧死,另一方面可以使死者的亡灵早进阴间。火葬时,由毕摩念诵《指路经》,列举回到祖先故地的路径与地名,教亡灵如何与妖魔作斗争。念经时,男性亲友打抢、赛马,称“搅魂”。送葬时,一人在前高举火把引路,家属、亲友随后哀哭。有时还有武装“护路”,边走边鸣枪,称“禁恶”。尸体焚烧后,请毕摩召灵,制作灵牌,边做灵牌边念经,让亡灵附于灵牌之上。灵牌放在小箩筐内,挂于锅台前的墙上。

祭祀祖宗是彝族宗教的重要内容。彝族对死去的祖先时时祭拜。当家人患病,或出现母鸡自食鸡蛋、牛马产怪胎、夜半三更鸡鸣马嘶等怪异凶兆时要立即祭拜祖先。家人持酒、肉绕锅台三圈,将酒肉供献于祖先灵牌前,磕头祷告,祈求祖灵驱凶降吉。当新年来临时,各家杀猪宰羊,与祖先同庆新年,共享节日欢乐;念诵经文,祈求祖先庇佑,吉祥如意,清吉平安,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火把节也是祭祖的节日。宰牛杀羊、煮鸡烹鸭、以刚收获的米、荞做新米饭、新荞粑和瓜果酒菜一起供祭祖宗,感谢祖灵的护佑,赐予好收成。彝族认为死者要经过超度灵魂才能升入天堂,成为神灵。否则就会滞留家中作祟。超度后,将供奉于家中的灵牌送到僻静的山洞中。一般是每隔三代超度一次,富裕之家则每代都超度。超度的时间少则一两天,多则六七天。超度时,家族亲友携牛羊猪鸡等前来祭献,出嫁的女儿礼品要特别丰厚。亲戚进村前,主人邀请村中青壮年男子数人以至十数人手持刀枪在村外迎候,当亲友到来时高声呼喊,以此向祖先表示,子孙和亲属的勇敢与兴旺。超度时,毕摩用竹、木、山草在屋外搭盖祭堂。祭祀仪式按照彝经规定进行。经过请祖灵、十二道场、护灵哭别、送灵等程序。其中十二道场最为复杂,由毕摩依照星象图用树枝在地上插12个方阵,引导亲友祭祀12道场。护灵哭别时,家属和亲友在村外的场地上哀哭转圈,鸣枪舞矛,为祖灵踏上天堂之路驱除妖邪,与祖灵哀婉惜别。最后将灵牌装入白布小袋,送到山洞供奉,这个山洞就叫祖宗洞。逢年过节要前往祭拜,不忘祖先恩德,祈求赐福降吉。

各地彝族还保留一些不尽相同的特殊崇拜。云南富宁等地的彝族认为竹子是自己的祖先,因之崇拜兰竹。每个村子都用一块约2平方丈的地种植兰竹,用石块在四周砌成矮护墙,矮墙外再围上高约一丈的竹栅栏。这是村子最神圣的地方,严禁毁坏。他们认为兰竹的荣枯预示村寨的兴衰、本族的吉凶祸福,如果兰竹枯黄衰败,预示厄运即将降临,甚至会全族遭殃。所以要举行隆重祭典,向兰竹顶礼膜拜。每年农历四月二十日行祭竹大典。在村中搭建祭台,由毕摩诵经,跳公”(领舞者)率领村中男女跳祭竹舞。他们认为本氏族和兰竹有血缘关系,因此孕妇临产时,丈夫或兄弟要砍兰竹一根,截取竹筒,待婴儿出生后,取部分胎盘和血一起装入筒内,用芭蕉叶塞在筒口,吊在兰竹上,表示他们是兰竹的后裔。云南澄江的彝族,认为金竹是本氏族的祖神,称为金竹爷爷,凡婚后不孕,常到竹山祭祀金竹求子。

澄江等地的彝族,各村都有一块称为“民址”的神圣山林,上植青松和栗树,严禁砍伐采摘。农历三月三,村中长老率领男子到民址举行盛大祭祀。祭祀人用一松枝插于松树下,用一枝栗树插于栗树下,献上祭品,祈求福佑,祷告平安。

云南红河、楚雄等地的彝族称葫芦为“祖公”,哀牢山区的彝族有供奉“祖灵葫芦”的习俗。在住房的神龛或供桌上,供奉一两个葫芦。每个葫芦代表一个祖先(父母或祖父母)。祖灵葫芦要时时祭拜,逢年过节要大祭。三代以前的祖灵葫芦不再供奉,请巫师将象征曾祖父母的祖灵葫芦取下来,举行送祖灵仪式,然后将葫芦火化。

哀牢山区的彝族将母虎作为自己的祖先,每家供奉一幅祖先画像,称为“聂罗摩”,意即“母虎灵”或“母虎祖先”。在新平鲁奎山地区的彝族以禽兽中的一种作为自己的祖先,用各种禽兽名作为人名。对作为祖先象征的某种禽兽以多种方式崇拜祭祀。

彝族的宗教祭司称为“毕摩”,或“溪婆”、“西波”、“觋皤”、“白马”、“邦马”、“鬼师”等。他们主持宗教活动,教授彝文,编撰宗教经典,讲诵经文。他们是人与神之间的中介。彝族认为他们是天神派到人间传达神的旨意的祭司。人间有何要求也要通过他们向神祈求。各种祭祀皆由他们主持。遇到械斗失利、瘟疫流行、水旱灾害、庄稼歉收、妻死子亡、疾病缠身、凶像恶兆显露等,就要请毕摩禳祓。冤家和解、友好结盟等也有毕摩代表神主持结盟仪式。习惯法的神判也要由毕摩负责主持祭神仪式和仲裁。占卜是毕摩经常性的工作。

毕摩多为家传,也有拜师受业的。一般为幼年拜师学习,也有成年后到毕摩家住学的。住学要交纳学费,住学三五年后出师自立。毕摩一般不脱离生产。

地位低于毕摩的巫师称“苏尼”(女巫称么尼”)。苏尼可称为巫医,只跳神禳鬼。主要巫术有捉鬼、赶鬼、招魂等三种。有人得重病被毕摩认为是苏尼鬼附身。毕摩为其捉鬼、驱邪、招魂,痊愈后经毕摩传授、指导、训练而成为苏尼。苏尼也是不脱产的巫师。

明代后期即有彝文的经书。用绵纸做书,以笔墨书写,也有刻印本。不少彝文经书是毕摩用树枝削尖为笔,以锅烟化水为墨书写,由左向右竖书。经书的装订在左边。多为五言韵文,意义简朴,音韵自然,便于记诵。有的还有插图。其主要内容有祈祷、献祭、作斋、禳祓、咒术、占卜、婚姻、生育、丧葬、祭祖以及神话故事、历史传说等。毕摩视经典为神秘宝物,用羊皮制成的书包珍藏,不能任意亵渎。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