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的诗就题材来说,有写旅途见闻、民生疾苦、寄友赠答、题画抒情、描绘山水风物等等,内容较广。山水诗中,以咏鸡足山及苍洱诸胜的为多,其言志诗、友谊诗引人注目,其题画诗淡雅纯浑,每有绝响之作。唐泰13岁随父北上,在金陵时,有老妓马湘兰,采花
为他簪髻,唐泰推却,有诗云:“云鬓恼新霜,不分娇花放。佯羞采嫩枝,插在儿头上。”让众人惊异。担当14岁诗有《白云谣》:“天何高兮,白云丽之。崇隆者德,万年戴之。”颇有古风。他青年时期的诗作,充满了远大的抱负,“既为男子当自强,桃弧棘矢志四方。我有两足胡不可,何必重嗟川无梁”(《出门》)。及至科场失意,兵败逃亡,蛰居山寺,尽管道路坎坷,身在禅林,而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感情没有变,诗作中仍是豪情满怀。“知有赤忠凌碧汉,平生焉肯负千秋”(《出门》),“形容虽槁心犹壮,读罢《离骚》一放歌”(《王敕木村居》),“雪消壮士胸中块,风扫游人鬓上斑”(《出门》),这些诗句便是他心境的写照。53岁时,担当参与滇南土司沙定州起兵反对云南的统治者沐天波,希望能倚其兵力,代沐氏以扶明社。而大西军入滇,沙定州败亡,复明的希望破灭,便投身禅林,只有在木鼓清灯中,借景物抒怀,感慨悲歌。他借梅自喻:“骨傲清霜影倒垂,有心向日怕人窥。梦魂驮着青天走,水底摅丹愿学葵”,“老僧自有梅花骨,不肯将身伴牡丹”(《山居》),以鄙视那些依附权贵,争宠求荣的行径。壮志难酬,诗人心事复杂又难以公开宣泄,一股莫名的悲哀萦绕心头,“老去多春梦,尘情苦未消。怪来连夜雨,只是打芭蕉”(《漫兴》)。他纵情山水,滇池、洱海、金沙、玉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大量的风物诗。长居苍洱间,吟咏苍洱之诗最多,仅鸡足山诗便有多首。其《同客游鸡山勖之》诗云:“好山多更幽,一杖一层秋。但去莫回顾,何曾有尽头。林中狮子吼,梯上猢狲愁。欲问拈花意,霜钟冷石楼。”诗中前四句包含着出家归山的心绪和意志;后四句描绘了鸡足山的一些盛景,如狮子林、猢狲梯等,从狮子吼、猢狲愁联想到世事纷扰,惟有隐寂的思绪,言有尽而意无穷。诗文意境高古,思想精深,禅意画境,跃然纸上。他的《点苍吟》诗云:“十九尽撑天,峰峰皆可怜。雪消多古意,一点一苍然。”和其《滇曲》“道入滇南迥不同,一年天气半西风。杜鹃声里春犹浅,吹遍人家落叶红”,诗文冲淡简洁,出语自然,如妙手偶得,正如赵州龚簪崖评其诗曰:“虽粗沙大石,不暇磨治,正不失其天然之趣也。”担当诗作中最耐人寻味的是他的题画诗,二百余首题画诗,其诗与画在思想和意境上是相通的,诗有弦外之音,画有境外之意,诗画互相配合,诗更有味,画更有味。如有一幅山水小品:危峰矗立如剑,层林挺立如列,枯杆斜伸似铁,一人提杖仰视群林危峰,题诗曰:“僧手披霜色有无,千层林麓尽皆枯。尚留一干坚如铁,画里何人识董狐。”画与诗都深刻地体现了他倔强自持的思想品格及内心深处的苦闷。他的《题画送徐交伯》诗云:“阿谁磅礴旧山丘,望断乡关欲买舟。秋水长天人去远,难将一色写离愁。”离愁难画,离愁难书,但这幅画和这首诗却将故人依依惜别之情跃然于诗中,跃然于纸上。担当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与万耜庵、冯再来、徐霞客等人交往甚密,互相酬唱,写下了许多动人诗篇。朋友相见,尽吐心曲:“一灯今夜雨,话尽十年愁。”朋友相别,最是凄然,“人共一时老,灯从两处孤”,把分别的离愁写得深情、深刻。特别是与徐霞客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交往。徐霞客于崇祯戊寅(公元1638年)十月四日到二十四日至晋宁访晤唐泰,“日日手谈内署”,“更次相陪,夜宴必尽醉乃已”。其间徐霞客小病,“唐君晨夕至榻前,邀诸友来看,极殷绻”。徐霞客前往鸡足山,唐泰又为徐霞客饯行,并“馈棉袄夹裤,具厚赆”。徐霞客在晋宁20日,唐泰与之互赠诗文,唐泰为徐作《瘗静闻骨记》,“三易其稿而后成”,今存唐泰赠徐霞客的诗共30首,徐霞客亦有诗赠唐。唐泰在《先生以诗见贻赋赠》中称:“知君足下无知己,除却青山只有吾。”可谓生当一知己足矣!唐泰在《别先生》中说:“少别犹难别,那堪又转蓬?滇池虽向北,我梦只随东。”对徐君的一往深情,历历在目。担当的诗,董其昌在《悠园集》序中有评价,称其诗“温淳典雅,不必赋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赋前后出塞,而有少陵之法”。陈眉公也称其诗“灵心逸响,丽藻英词。调急而不叫号,思苦而不呻吟。大雅正始,而不入于鬼诗、童谣、方俚语言之俳陋。即长吉玉川复生,能惊四筵,岂能惊大来之独座乎?”这些评语,足见担当在诗坛中的地位[1]。
注解:
[1]
余嘉华:《古滇文化思辨录》,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网页编辑:金湖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