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贵州教育
教育与贵州人才


人物是文化的精灵,一方人物之多寡,可见一方文化之盛衰。明代以前,贵州出众的人物不多,有事迹可考的,一个朝代不过二三子。然自明代建学以来,人才连袂而起,究其根源,很大程度与贵州教育的发展有关。当然,人才的开发,决不只是教育一端,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受着时间、空间和社会条件

的影响,但无论如何,教育是最基本的。倘若没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智力不能开发出来,人才是谈不上的。有些时代,人才辈出,可是,有些时代却屈死一代英雄,这是时间因素的影响。但同一个人,在此地无所作为,而在彼处却又出类拔萃,这就不能不考虑空间的影响了。人的才能充分发挥,自然是人才出众,反之,才能受到限制,甚至压抑,势必就会埋没人才。贵州历史上许多人物成名于外地,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出去以后,眼界更加开阔,而且获得了广阔的空间和优越的条件,所以才能充分施展出来,以致成名成家。

犹如四川的文翁一样,在贵州历史文化名人中,首先要提到尹珍。尹珍,字道真,东汉糝郡毋,曾远游至中原,从许慎、应奉学经学、图纬,学成后归乡里教授,首开“南疆之学”。西晋时,李特、李势据蜀,建立“成汉”,独霸“南中”,唯糝谢恕不愿为其所用,“保境为晋”,维护国家统一。唐代天宝以后,南诏崛起,累犯黔中,赵国珍护五溪十余年,“天下方乱,其部独宁”,以军功拜工部尚书。南宋末年,蒙古军由陕西入川,余筁奋起抵抗,播州冉、冉璞兄弟应募入川,与余筁筹划筑钓鱼诸城,使蒙哥不能得手,最后葬身于钓鱼城下。《元史》有《杨赛英不花传》,其人原名杨汉英,是播州杨氏土司之裔,以战功授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播国公。明以前见于经传的人,大抵如此。

明初大兴儒学,又于洪熙年间开科取士,嘉靖十四年(1355年)贵州单独开科,贵州人才于是涌现出来。据贵州方志统计,有明一代,全省中举人者1 145人,进士109人,普安州刘蠧为贵州有举人之始(宣德已酋科),赤水卫张谏中为贵州有进士之始(正统已未科),乌撒卫浦促良为贵州有解元之始(嘉靖乙未科),新添卫丘禾实是贵州入瀚林院第一人(万历戊戌科进士)。到了清代,贵州中科甲的人远胜于明,不惟人数大增,而且档次提高。有清一代,全省中举人者3110人,武举1704人,进士611人,武进士103人,还出现了所谓“三鼎甲一探花”。贵阳人曹维城为康熙癸亥科武状元,贵阳青岩人赵以炯为光绪丙戌科状元,麻哈州夏同騄为光绪戊戌科状元,遵义人杨兆麟为光绪癸卯科一甲第三名(俗称探花)。曹维城是贵州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武状元,赵以炯乃是滇黔两省“以状元及第而夺魁天下”的第一人,夏同騄是中国历史上既中状元而又兼留学生的人,而杨兆麟中了探花后又在日本取得了法学博士的学位。诚然,儒学和科举取士有较大局限,但在明、清两代,贵州的确出了不少人才,他们当中,有许多成了全国知名的人士,在各方面作出了贡献。

拿文化艺术来说吧,明以前文士极少,而明、清两代则比比皆是。清平卫(今凯里市)人孙应鳌,字山甫,号淮海,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他是王阳明的再传弟子,著有《淮海易谈》、《四书近语》等书,是黔中王学的代表人物。杨文骢,字龙友,号山子,贵阳人,天启四年随父移居南京,以“诗书画三绝”名噪江南,列为“画中九友”,又是“崇祯八大家”之一,隆武朝任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为清兵所俘,与幕僚孙临俱不屈而死,合葬于安徽桐城县枫香岭,人称“双忠墓”。谢三秀,字采君,贵阳人,诗才卓越,品概清超,著作裴然,有《雪鸿堂诗集》传世,被誉为“天末才子”。清初杰出的诗人周启渭,字渔璜,又字载公,别号桐聎,贵阳青岩骑龙人,他的诗在清初有如异军突起,自成一队,诗出则天下争诵,脍炙人口,后来辑为《稼雨轩诗集》和《桐聎诗集》,又是《康熙字典》重要纂修官之一。“西南硕儒”郑子尹,名郑珍,贵州遵义人,他是一代经学大师,是深究《说文》的巨擘,又是“直推倒一世豪杰”的诗人,其著作收入《巢经巢经说》、《巢经巢诗钞》和《巢经巢诗钞后集》,他总纂的《遵义府志》被誉为“天下府志第一”。与郑珍合称“西南两大儒”的莫友芝,在金石和版本目录学上堪称一家,所著《亭见知传本目录》为研究古籍者案头必备之书,他的书法熔铸碑刻而自辟一途,是清代中叶以后书风丕变期的重要人物之一。晚清的黄彭年,字子寿,贵阳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至陕西、江苏布政使,重视文化教育,曾主讲陕西关中书院,主持直隶莲池书院及江苏学古堂,他总纂的《畿辅通志》被誉为“通志巨擘”。贵州广顺州人但明伦,字天叙,一字云湖,官至两淮盐运使,他花了40年光阴评点历史名著《聊斋志异》,题为《聊斋志异新评》,自但氏《新评》出,“披隙导窍,当头棒喝,读者无不俯首皈依,几于家有其书矣”!侗戏鼻祖吴文彩,黎平县人,青年时为侗族歌师,道光年间在汉族戏剧的启发下,把侗族传说的英雄故事作素材创作戏本,又将汉族说唱本改编为《梅良玉》、《凤姣李旦》等剧,运用侗族音乐和侗语开创了侗戏。苗族诗人龙绍讷,字廷,号木斋,晚号竹溪,锦屏县人,落第后在家乡设馆教书,他能诗善文,内容丰富,别具特色,其子将其诗文汇刻为《亮川集》,是苗族有诗集传世的第一人。

在明、清500年中,贵州人跻身于仕途而能青史留名的不乏其人。明代正统年间,贵州婺川人申皊任四川道监察御史,在土木堡之役代英宗赴难,命在乡里建祠祀奉。崇祯年间,国势危艰,皇帝下诏“破格求才”,得10人拔为巡抚,贵州即占2人,1人是黎平府的何腾蛟,另1人是新添卫的丘禾嘉。何腾蛟,字云从,崇祯十六年拔为湖广巡抚,福王时加兵部右侍郎,总督湖广、四川、云南、贵州军务,与李自成余部刘体仁、郝摇旗等联合抗清,实为“南天一柱”,死后赠中湘王,谥文烈公。丘禾实、丘禾嘉兄弟,名冠一时,丘禾实以文章诗词为一时之冠,《明史·文苑》有传,而弟丘禾嘉拔为辽东巡抚,为明末抗清一杰。清康熙五十三年,贵阳青岩骑龙人周钟蠧任台湾诸罗县知事,后复以员外郎管台湾事,励精图治,开发台湾,士民为之立祠塑像,其事迹在《诸罗县志》中多有记述。花杰和黄辅辰官虽不高,位虽不显,但他们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敢说敢为,不愧为铁骨铮铮的汉子,被人称之为“花老虎”和“硬黄”。“同光名臣”丁宝桢,字稚黄,贵州平远州(今织金)人,曾任山东巡抚和四川总督,以杀安德海闻名天下,在山东两治黄河、三次赈灾深受人民爱戴,到四川后,设成都机器局,改革盐政,重修都江堰,振兴教育,时人常将其与沈葆桢并称,为有清一代名臣。在戊戌变法中,李端盞是一个重要人物,他密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诸人,在关键时刻上《变法维新条陈当务之急》敦促变法,又上《请推广学校折》以开创近代教育和科学文化,在翁同騄被革职后,朝中“二品以上大臣,言新政者一人而已,故上特拔为礼部尚书”。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进逼天津,时值贵阳人石赞清任天津知府,坚守不离,以死相抗,民族气节昭然可见,故京津盛传着一首民谣:“为国为民天津府,刚毅不挠胸有主。”“贵州走向世界的第一人”黎庶昌,字莼斋,遵义沙滩人,光绪初曾随郭嵩焘出使英、法、德和日斯巴尼亚(即西班牙)四国,遍历西欧各国,将其见闻写成《西洋杂志》一书,后于光绪七年和十三年两次出任大清国驻日公使,与日本外相井上馨反复辩论,维护祖国利益,又与日本朝野文士广泛交往,促进中日人民的友谊,并将流失在日本的中国古籍汇刻为《古逸丛书》,对学术作出重大贡献。光绪末年,英国侵占印度、缅甸后垂涎云南边境,制造边界纠纷,清廷派贵阳人、云南迤南道尹陈灿为勘界大臣,与英方沿边界会勘,陈灿据理力争,寸土不让,其事迹刻于云南孟连县孟马地方的“气壮山河”碑上。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