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语言文字
女书文字源于纺织女红的图案


女书文字的创造者是谁呢?当地有四种传说。其一是荆田村一名美女被选到皇宫做妃子,在皇宫里她根据家乡做女红的图案创造一种斜体文字,记的是当地的土话。其二是桐口村的盘巧被道县官府抢走。她在被关押期间根据家乡做花边

、做鞋样的图案创造了一种文字,写信托人带到家乡。其三是桐口村的九斤姑娘根据纺织图案创造了女人的文字。其四是当地妇女在做女红、纺织、唱歌时,集体创造了这种文字。以上四种传说,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认为女书文字源于纺织女红的图案。

根据纺织女红的图案造字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

1.纺纱织布是当地妇女普遍的经济活动,这里家家户户都有手摇纺纱机和木制织布机。纺织时间一般是每年十一月至第二年的四月,女红则一年四季不停手。尤其少女,整日在闺楼上做女红消磨时光,被称为“楼上女”。

江永县道县妇女纺纱织布和做女红的特点有三:一是集体性,喜欢约邻为伴,三五成群;二是竞赛性,喜欢图案翻新相较巧拙;三是娱乐性,喜欢论诗唱歌,歌声如作。这些特点在《永明县志》上也有记载:“女子纺棉,每约邻为伴,相较巧拙,右手摇纺车,左手牵棉如丝,口中则歌声如作。”女书的创制与这三个特点都有关系。集体性是女性创制的社会基础,女书的创制,满足了妇女之间通信的需要;满足了记录歌词的需要。比赛纺织和女红的图案,必然导致图案种类多、花样多、丰富多彩,这为女书的创制提供了形体材料。

江永县道县妇女在过去有自己独特的节目——阴历四月初八斗牛节。这一天,村子里的未婚姑娘和仍在娘家的少妇,相邀为伴,到村子里附近秀丽的山林中或小河边,举行一次野餐。参加者每人自带若干食物,其中有几种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花蛋,姑娘们要在熟蛋壳上绘出自己设计的花纹图案;二是糍粑,要在糍粑的某一面用小刀刻一种绣花荷包的花样,每块糍粑的花样不能重复;三是花糖,用糯米和蜂蜜自制成糖块,再用黑白两色芝麻在糖块上镶上女红的一种图案。野餐前,姑娘们将三花食品轮流欣赏一番,比赛谁的食品玲珑精巧,谁的图案花样新奇美观,优胜者受到姐妹们的赞赏和羡慕。这一妇女习俗可谓独特,而独特的节日为女书的创造提供了条件,为了在竞赛中获胜,姐妹们一定会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图案花样,如果有人将这些图案花样代表土话的音节,则开始了由图案向文字的过渡。

2.当地妇女自古以来擅长织花带和花被。《永明县志》说:“妇女精于织布,一巾一带,烂斑如古锦”。《湘侨闻见偶记》也说:“永明瑶女,织方纹花布,制颇古质,又有瑶带,亦织成花纹,其瑶巾尤洁,细如细洋布。”在花带和花被上,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这些图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比较复杂的图案,大多是表现为动植物的鲜明形象,当地妇女一般可以说出各种图案的名字,如双凤戏萄、彩蝶纷飞、猎人捕鹿、盘王过海、天女散花等等。第二类是比较简单的独个图案,这些图案在女书中都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形体。如

等几十种。当地妇女们说这些图案是古代的字,他们说这些字是母亲传下来的,她们照着这些字的样子织在花带和花被上。第三类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汉字,被当作图案,如日、曰、小、井、入、工、艹、口、山、丫、巛、中、田、目等。这些简单的汉字大多可以在女书中找到相向或相似的文字形体。第一类图案在南方各省民间刺绣可见到,不过这里的图案种类特别多,它们虽然代表一定的意义,但还不能算是文字,第二类图案从形体上看好像是文字,但是它们既不代表固定的音,也不代表固定的意,不能算是文字。这些图案被吸收为女书以后,代表一个固定的音节,又通过这个音节表示固定的意义,于是就成为女书的符号。第三类图案本来是一些简单的汉字,用作花带花被的图案后不再具有文字的功能,吸收到女书以后又成为文字符号,这些符号首先用来记录江永土话的音节,由表音而音接表意。妇女们创制女书,最早的一批文字符号就是花带、花被上的第二、三类图案。

3.女书曾经属于女红的范围。上江圩乡新宅村的妇女欧阳爱珠说:“古时候上江圩的姑娘都很喜欢女红,即刺绣之类的手工劳动,她们往往在自己喜欢的小手巾上绣各种花鸟草虫,锁在一个小箱子里,到节日时大家拿出来比赛,看谁绣得最美、最巧,谁就是最出色的女子,而女书也属女红。”

在女书作品中,常常将女书文字称为“粗字粗针”,试举下几例:

今日高厅来出色

粗字粗针不比人

摆上台前来观看

观看粗针色不全

这是婚前坐歌堂的时候,将贺喜的各种女书摆在一个桌上供众人参观。

二人坐拢细言语

我不会时慢慢教

粗字粗针到贵府

只望姑娘请谅宽

这是一封姊妹结交书上的话,描写结拜姊妹坐拢一起,一个教另一个识女书的场面。

今日行文到贵府

粗字粗针不比人

不比书家知文女

开看详文理不深

这是行客之间的通信,一开始自谦,认为自己的女书写得不好,道理讲得不深。

将女书说成是“粗字粗针”,说明在女书创制的初期,文字曾经与刺绣是分不开的,那时的女书可能全部是用“五色线”将文字符号绣在巾帕上,女书也属于女红的一种。现已发现的女书巾帕中,也有用针线刺绣而成的,四周还绣有彩色花卉虫鸟,非常美观。道县田广洞村妇女高树枇藏有一件绣有女书图案的衣服,高银仙说很早以前妇女胸前穿的布兜上也绣有女书图案。在我们发现的几十本三朝书中,几乎每本书中都夹着彩色丝线和用红纸剪成的刺绣图案,这些都证明女书曾经与女红有密切的关系。

女书的一些书写特点恐怕也与女红有关系。例如,女书的文字形体为什么是倾斜的?往往右高左低,当地的一位妇女说,这是因为刺绣而造成的。左手一般拿布,左手拿布不可能与身体成90度垂直,往往是45度倾斜,这样右手拿针去刺绣才觉得方便、自然。刺绣完毕,将布再摆正了看,绣上去的女书图案必然是倾斜的,右高左低。风格一旦形成了,用笔在纸上写也是倾斜的。

再如,女书的重要笔划之一“O”,本来可以一笔写成,但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发现高银仙、义年华在书写时总是用两个小孤笔合成。写成“()”,这也是与女红有关,在已发现的女书巾帕上,“()”总是用两根线合成,因为一根线是绣不出圆圈的,这种习惯流传下来,即使用笔书写也总是两笔合成的。

网页编辑  陈海霞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