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语言文字
独特的女性社会与女书


纺织女红的图案,中国农村到处都有;结拜姊妹的习俗,从南到北也都存在,为什么只有江永县道县的妇女创造出女书呢?这就必须对江永县道县的社会、历史、民族、文化进行考察和分析。先秦时期,江永县道县属楚国的最南边陲,是楚文化和越文化的分界线。汉唐以来,江永

县道县始终处于湖南、广西、广东三省交界之处,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分水岭。唐宋以前江永县道县属蛮夷之地,其居民主要是以瑶族为主的南方少数民族。唐宋以后,瑶民不断起义,失败后向南迁徙。为了镇压瑶民起义,中原地区的官兵被派往江永县道县,并在那里生息繁衍;北方的战乱、饥荒也使不少流民迁居江永县道县。故而唐宋以来,江永县道县的地理位置和人口组成决定了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并影响到那里的妇女生活。

北方的农村妇女一般不下地生产,裹小脚在家中纺纱织布,生活悠闲,时间充裕。婚前虽不允许与男性交往。但婚后即与丈夫同居,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女子裹小脚者少,下地生产者多,与男子自由交往的机会也多。这些地方流行不落夫家的习俗。女子婚后三天即回娘家生活,待生孩子以后才能与丈夫合家,但这些地区女子在婚前或与丈夫合家前,与异性交往不太受限制。在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江永县道县一带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社会。江永县道县妇女裹小脚,不下地生产,只在家中纺纱织布。生活悠闲,时间充裕,妇女纺纱织布只是为了家中穿衣用布,并不上市出售。这里盛行不落夫家的习俗,却没有男女自由交往的风气。结果,一个女孩子婚前被锁在闺楼中,不准与男性交往。婚后,仍不能与丈夫同居,还要回到闺楼中再生活多年,直到生孩子,才能住在男方家里。可是由于男女有别的封建礼教,她不能与丈夫以外的男性交往,只能跟女性一起纺纱织布。从心理的角度分析,这里女性对母亲,对娘家结拜姊妹的感情远远超过对丈夫的感情,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丈夫面前不讲真,姊妹面前不讲假”。由于时间的充裕,与男性世界的隔离,女性形成了许多自己的节日和活动,例如每年元月十五日和四月初八是妇女的节日,未婚子女和长住娘家的新婚女子都要各自带了食品、刺绣、女书到即将出嫁的女子家或野外幽静的地方聚会。她们在一起读女书,在一起评议刺绣,在一起吃饭,痛痛快快玩上一天才回家。每逢村子有人结婚,生孩子,也是妇女们聚会唱歌玩耍的好机会。结拜姊妹之间一年四季互相走访,十天半月里在一起生活,她们之间则形影不离,难舍难分,如同夫妻一般。总之,通过纺织、女红、唱歌、互访、节日等活动,妇女们形成一个女性社会。

这个女性社会是与男性社会隔绝的,其隔绝程度从一篇女书《李三姑》可以看出,李三姑是江永县桃川乡的姑娘,从小关在闺楼上长大,叔叔嫁女的时候,将她请出来作伴娘,由于长得漂亮,叔叔的三个儿子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其中三哥跟他说了几句话。这抛头露面使李三姑觉得丢脸,被人取笑,被哥哥见怪,于是就上吊死了。

江永县道县的女性社会一方面与男性社会隔绝,另一方面在这个女性社会的内部又特别活跃。文字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一个女性社会的形成为一种女性文字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创造了条件。

广州顺德、番禺等县也有一个女性的世界。张心泰《粤游小志》说:“广州女子多以拜盟结姊妹,名金兰会,女出嫁后,归家恒不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姊妹相约自尽……近十余年风气又复一变,则竟以姊妹花为连理矣。且二女同居,必有一女,俨若藁砧者。”这些拜盟姊妹又称“自梳女”,意思是终生不嫁的女人。她们集资自建的住房称“姑婆屋”,那是独身女人的世界,也是女同性恋的世界,男人不能进入。在那些地方也有不落夫家的习俗,与江永县道县的妇女习俗很相似。如果说顺德番禺的妇女是靠了物质的建筑——姑婆屋,来保卫一个与男性隔绝的女性社会;那么江永县道县的女性则是靠了精神的创造——女书文字,来维系那个与男性社会隔绝的女性社会。

 

网页编辑  陈海霞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