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巫术和宗教
先来的天主教


    天主教在两湖地区的传播,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的康熙禁教之前;第二阶段为清朝禁教后至鸦片战争前;第三阶段在鸦片战争之后。

第一阶段:

最早进入中国内地并产生了巨大影响的天主教传教士是利玛窦,两湖地区天主教的传播,与他的传教

活动是分不开的,尽管没有关于他曾直接传教于湖广的记载。寓居湖北的著名思想家李贽在南京、济南等地与利玛窦有过几度往来,李贽对利玛窦颇有好感,曾参与关于天主教教义的讨论,对天主教也有一定的褒评,他虽未成为教徒,但将利玛窦的《交友论》向湖广友人推荐,为利玛窦起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湖北较早的教徒有冯应京。冯应京字可大,盱眙(今属江苏)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擢为湖广佥事,分巡武昌、汉阳、黄州三府。作为湖北的地方官,冯应京有三件值得载入史册的事迹:一是“绳贪墨,摧奸豪”,特别是与湖广税监陈奉作过坚决的斗争,并为此陷身诏狱;二是他发起了对寓居麻城的著名思想家李贽的迫害;三是他可能是湖北最早的天主教徒。有意思的是,冯应京的入教,也许与李贽向湖广友人门生介绍利玛窦的《交友论》有关[1]。据载,冯应京听人提起利玛窦后,立即派他的门生刘应忠到南昌与南京两地寻找,其皈依天主教“得益于利子(利玛窦)之《天主实义》。”[2]他成为教徒,在万历三十年,比徐光启还要早一年,而此前一年,冯应京先后为利玛窦的《交友论》和《天主实义》两书作序,特别是为《天主实义》所作的序中,冯应京力斥佛教,而强调天主教与儒学的一致,显然是受了利玛窦的影响。

利玛窦在北京还发展了一个湖广籍的教徒,名李应试。李应试字省勿,以世荫为锦衣卫官员,曾担任过援朝抗倭的辽东大将李如松的参谋(一说李应试即李如松之子),制作过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的最大翻刻本。与冯应京一样,他也认为天主教与儒家学说并无矛盾,西学与“周、孔一辙”。万历三十年,李应试受洗入教,教名保禄。据载,李应试在湖广拥有巨大的产业,其信教在其湖广故乡当有一定的影响。

明末较有影响的两湖天主教徒中,还有金声。金声,字正希,一字子俊,安徽休宁人,十一岁随父经商于湖北嘉鱼,就寄籍于此,稍长以八股文知名。天启年间到北京参加进士考试和在南京读书游学期间,都与传教士有过接触。大约于天启六年(1626年)成为教徒,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而入仕,极受当时最知名的天主教徒、科学家和官员徐光启赏识。南明隆武朝,金声以抗清不屈而被杀害,其人其事颇类另一南明名臣瞿式耜。

湖北境内天主教正式教堂的开创在新教传入汉口之前约二百五十年[3],这即是说,约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前后,到底系何人主持修建,信徒多少,这些情况很难弄清,但可推想其大约在明末的大动乱中被毁。

明末来湖北的传教士有葡萄牙人费乐德。费乐德(Rodericius de Figuerdo),字心铭,1622年来华,先后在杭州、宁波、开封等地传教。在开封时,有湖北进士之信教者回乡,邀请费乐德同行,到武昌传教。费乐德到来后,正赶上大约是由“流寇”入鄂造成的时局大乱,传教的意图无法实现,结果无功而返,回到开封。另有何大化(Antonius de Gouvea),字德川,也是葡萄牙人,1636年来华,在杭州学习中文,不久到湖广武昌传教,直至1652年离开这里,据言“备尝苦难”,但未见其有多大的成功。

以上情况说明,明末天主教在湖北的最初传播,主要出于少数知识分子的自觉的主动的寻求;而传教士在湖北的活动,则没有什么直接的成功。

天主教在湖南开始产生影响要略晚于湖北,始于南明桂王永历政权时期。永历政权中,瞿式耜长期被倚为干城,焦琏曾救永明王(称帝前的朱由榔)于张献忠军中,后以军功与瞿式耜同封伯爵。掌握两广实权的丁魁楚及太监庞天寿等皆是教徒,加之地近澳门,传教士较之他地更为活跃,而孤危的南明政权亦如“病笃乱投医”一般寄希望于天主教,以至于皇太后王氏(湖广人,天启帝妃进位为后者)、马氏(永历帝父之次妃)、皇后王氏及皇太子皆受洗入教,宫中也举行宗教活动。

永历朝廷帝后重臣信奉天主教对湖南有一定的影响。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皇太后王氏致书罗马教皇和耶稣会会长,派传教士卜弥格为信使,湘潭人刘氏兄弟受命随行。刘氏兄弟回国后,永历政权已经灭亡,他们就在家乡建教堂传教,其后裔世守天主教。

清初的顺治、康熙年间,天主教在湖广有一定的发展。

顺治十八年,法国传教士穆迪我来鄂,在武昌及一些县开始了传教活动。穆迪我(Jacobus Motel)字惠吉,1657年来华,先传教于江西,得到在教的官员许缵曾的大力支持。许缵曾出身于天主教徒世家,他的母亲徐太夫人就是徐光启的次孙女,在教界极有名,教名甘第大。1661年,许缵曾调任四川,带着他的母亲、夫人及穆迪我同往,途中,徐太夫人婆媳要留在汉口,也请穆迪我留下,她资助穆迪我在武昌、汉口及荆州等地建造教堂。到1665年之前,武昌一地的天主教已发展至二千二百多人。穆迪我1661年来鄂至1692年死于此地,除中间六年因杨光先发起的教案被圈禁广州外,一直在湖北活动。

继来者有法国传教士赫昌璧(Jul-Placidus Hervieu),他是1701年到中国的,次年在湖北黄州开教,直到1719年到北京任新职,在黄州传教达十七年之久。

在湖南,湘潭县是天主教重镇。康熙二十四年,姜修仁离京赴湘潭任知县时辞别南怀仁,南怀仁嘱托他到任后建教堂,姜修仁应允了,果然在湘潭建天主教堂一所,并有法籍耶稣会士来传教,而且姜修仁本人也受洗入教了。又,康熙年间,湘潭还有蒋氏兄弟在聆听了路过此地的传教士的宣讲后入教,并将亲友介绍入教。

衡阳是天主教在湖南的另一重镇,天主教于康熙初始传播于此,最初的教徒为李英松,他入教后牵引亲友多人整族入教。

长沙的开教始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是年,西班牙传教士陆若瑟在长沙建起临时教堂[4]

葡萄牙人聂若望(Joannes Duarte)在湖南的传教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于1700年来华,即人湘潭传教多年,继在衡山县、衡州、永州等地,建教堂六所,发展教徒二千余人。

清初,非但天主教在湖广有较大面积的传播,还出现了湖广籍的神职人员,代表人物是刘蕴德。刘蕴德,字素公,始作钦天监右监副,与教士往来密切,与南怀仁有过研究方面的合作。后被派到山西开矿,受诬革职,遂心灰意冷,经南怀仁授洗入教,教名巴西略。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刘蕴德加入耶稣会,1688年在罗文藻的主持下受圣职为司铎,以后至湖广武昌、广东等地联络教友,并在南京上海等地传教多年。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是清政府的禁教时期,或者站在天主教的立场上说是所谓“教难”期。

清政府由容许到禁止天主教,根本原因还是在天主教内部。

原来,明后期东来的西方传教士,遭际到的并非如他们惯见的非洲、美洲和东南亚那样的落后文化,而是一种高度的文明。针对这种情况,较早来华的、有葡萄牙背景的耶稣会传教士比较重视中国的文化风俗,“印度和日本教务巡阅使”范利安在澳门提出了一个“范利安原则”,要求来华传教士“中国化”,以后在利玛窦的传教实践中形成所谓“利玛窦规矩”,这种“原则”和“规矩”的实质,就是要“入乡随俗”,便于传教。

但是,觊觎葡萄牙在中国的传教垄断权的西班牙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及法国的巴黎外方传教会的传教士向耶稣会士发起了“中国礼仪之争”,指责耶稣会士不干涉中国人的“敬孔”、“祭祖”是迁就外道迷信。罗马教廷本已将法国当作靠山,在“中国礼仪之争”中完全站到巴黎外方传教会一边。1704年,教皇克莱门十一世通谕中国教徒严禁中国礼仪,1715年,更发布《从此日起》的禁约,宣布将对违禁者以异端罪名施绝罚。这就宣告了天主教与中国的决裂,康熙帝在据理力争无效的情况下,对不遵循“利玛窦规矩”的传教士下达了驱逐令,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对整个天主教下达最终禁绝令。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历朝一直厉行教禁。

清朝最高统治者的禁教令下达后,两湖发生了同全国一样的变化:洋教士被逐,天主教受到沉重打击或被驱离社会文化的中心,走向边缘,在武昌、长沙这样的中心城市,天主教活动几乎绝迹了;几乎没有像冯应京、金声那样在政治社会文化方面有影响的教徒了;许多士大夫家族的举族人教者、世代在教者,在巨大的压力下纷纷脱离天主教,或被迫分宗割谱;天主教徒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不得入学,因而教徒的文化水平大为降低。当然,天主教亦并未被禁绝,它转入地下,在偏僻的乡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顽强地存活。乾隆四十九年,湖南巡抚李绶在奏折中承认:湖南湘潭、武陵、沅江等县,俱有习学天主教之人[5]。在湖北,谷城、保康、房县三县交界的沈家垭子,以及恩施、黄州等地,一直有天主教传播者与信众,洋教士常暗中辗转于这些地方传教。禁教期间,两湖偏僻山地还成为西洋传教士、天主教经像自澳门至川陕晋直豫等省的重要过境地。

乾隆年间,湖北有犯禁习教并长期潜逃者如张永信、赵安德等,他们遭到清政府的通缉,显然,除了本身信奉天主教外,他们还有暗中接引、伴送西洋传教士,携带、传播天主教经像等罪责。

清朝禁教期间,虽时常有西洋传教士深入内地,但毕竟人数较少,而且较易被侦缉捕获,他们设法将一些中国教徒送到澳门或意大利的神学院加以培养,这在客观上开辟了中国天主教的自传的门径。禁教期间在湖广传教的中国神职人员有河北人殷若望、蓝方济,广东人曹貌禄及一位籍贯名字不详的陶某等,特别是北京人高类思,在教禁极严的乾隆中后期,在湖广传教竟长达二十年时间。还有一位湖北天门的教徒沈静渔,道光十四年(1834年)被送到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圣家书院培养为神甫,道光三十年回国传教[6]

由此可见,即便在清朝厉行教禁期间,两湖依然是天主教信徒较多的地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乾隆初任湖广总督的简亲王德沛也是教徒,教名若瑟,他的妻、女也随之成为天主教徒。据载,他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对天主教常常网开一面,不容属官仇视天主教。

第三阶段:

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再也无力维持教禁,1846年不平等的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正式宣告了天主教的弛禁,1860年的《北京条约》,还被担任翻译的法国传教士私自加进“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田地建造自便”之条,这样一来,天主教势力在中国得以疯狂的膨胀。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阶段西洋传教士的来华与其说是出自“神圣使命”的感召,毋宁说是仰赖列强炮舰的护佑。

鸦片战争以后,天主教在两湖地区有惊人的扩张。截止1920年,湖北有信徒十万余人,湖南有三万余人,两省的天主教教堂与经堂分别达498处和322处,共120多名欧洲神甫与数十名中国籍神甫在两省各地传教。

这一阶段两湖地区天主教扩张过程中存在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因民、教矛盾引发的“教案”极多。由于清政府被迫发还禁教期间没收的教产且默认传教士租田买地,天主教的侵略者角度成分明显重于其作为宗教的角色成分,俨然国中之国。如天主教鄂西北代牧区中心老河口天主堂,竟设有刑庭、监狱、水牢,1873年,还悍然将武当山玉皇顶改名为“十字山”。

1862年,湖南发生多起教案,湘潭、衡阳、清泉等地的天主教堂被焚毁;1891年,宜昌县法国天主教圣母堂因收买残害被诱拐儿童激起众怒而被焚毁;九江教案在湖北的武穴引起回应;1898年,五峰、利川、巴东、建始等地民众响应四川余栋臣起义,破坏了当地天主教堂;1907年,枣阳、潜江、钟祥等地也发生教案。

自明后期天主教在两湖传播起,其教务归葡萄牙的澳门主教管辖;1657年以后,则归教皇任命的通常由法国传教士担任的南京宗座代牧管辖;1690年以后属南京教区。近代以降,两湖天主教分为五个代牧区:以武昌、汉口为中心的鄂东代牧区、以老河口为中心的鄂北代牧区、以宜昌为中心的鄂西南代牧区、以衡阳为中心的湘南代牧区,属方济各小兄弟会;以澧州为中心的湘北代牧区,则属于西班牙的奥斯丁会。

    注解:

    [1] [法]裴化行:《利玛窦评传》第二编第5章,商务印书馆,1993年。

    [2] 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中华书局,1949年。

    [3] 见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中华旧主——中国基督教事业统计(1901~192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4] 伍新福主编:《湖南通史·古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

    [5] 《清实录》乾隆四十九至五十年部分录有大量有关奏折、上谕。见《清实录》第24册,中华书局,1986年。

    [6] 参见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中华书局,1988年。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