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生活与风俗
唐宋时期的荆楚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量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胡服流行。秦汉以降汉人传统的日常服饰受到胡服的强烈影响。胡服中窄袖圆领下摆开衩的特点被吸收。到唐代,圆领开衩袍(带钩改为带扣)、裹幞头,穿黑靴已成为“常服”。宽袍大袖,危峨冠冕的旧式冕服,则仅作为皇帝、官僚的礼服,一直保持到明代。唐

代女子服式,上衫(下摆裹在裙腰里面)下裙,裙长曳地,并外加一条帛质披肩(即“帔帛”),服色追求艳丽。武昌何家垅唐墓和长沙市咸嘉湖1号唐墓出土的成组(各5件)乐俑,窄袖、圆领长袍,裹幞头等装束,正是这一变化在荆楚地区的反映。

入宋以后,服饰大体沿袭唐制而略显拘谨,服色讲究质朴明亮。女装多以小袖对襟长衣罩在下裙之外。这在湘中衡阳县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一批丝织服装中亦有所反映。

何家皂墓丝织服装,发现于一座北宋后期的墓葬中,是墓主随身穿戴的衣物鞋帽,以及被子等,只可惜都碎为片状,其中保存最大的一块长约215厘米,宽约130厘米。从残存的织物来看,其质地包括绫、罗、绢、纱、麻等数种,种类则有袍、袄、衣、裙、鞋、帽、被等。[1]

绵袍和绵袄都是以绫为面,以绢为里,中间絮以丝绵。装饰的花纹有黄褐色缠枝花果童子、黄褐色回纹及提花褐色狮子藤花、深棕色或褐色缠枝牡丹、黄色裾齿纹、黄色小花点等。

上衣有以罗为面、以绢为里的夹衣及花纱单衣两类。其中花纱单衣饰以提花黑色缠枝牡丹,以两朵盛开的缠枝牡丹组成一个花环单元,工整秀丽,地明花暗,应即《宋史·地理志》中所载的“暗花牡丹花纱”。

裙的质地包括绢、绫、纱、麻等数种,有丝绵裙及单裙两个品种,式样有平展裙及百褶裙两类。平展裙裙面平展,以两块绫拼缝而成,中间开口,上窄下宽。百褶裙的制作方法,是在裙腰与裙身缝接时,裙身每隔1.5厘米向右方收褶一次,从而形成褶皱。其中一件丝绵裙,以金黄色几何纹提花绫为面,黄绢为里,中间絮以丝绵。

丝绵被出土时被面向内对折铺垫在棺底,以黄绢为面,金黄色方格纹绫为被里。被中间夹有多层灰色麻纸,并用麻线钉牢,其作用在于防止绵絮的滑动。

帽以素纱为面,帽里衬以粗绢和素纱,制作粗糙简单,应该是为随葬而特制的,不是实用品。

鞋均用白麻布为面,黄绢做里,粗白麻布底,共出土四双。一双为尖头翘起的船形,并絮以丝绵,应是冬季用品;另三双为平头圆口鞋。这四双鞋同纱帽一样,也制作得很粗糙,而且鞋底没有磨损痕迹,显然也只是一种专门的殉葬用品。

此外较为重要的发现是布扣及扣眼实物的出土。布扣圆形,由一根双层的丝带锁制而成。扣眼则是由双层的纱带扭成麻花状后,插入衣襟的夹层中钉牢。这种形式的扣眼一直可以沿用至现代。衣扣及扣眼是现代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追溯其发展历史,在宋代以前,无论是文献、美术作品,还是考古出土服饰实物,都难以见到踪迹。宋代以后,史载中这时已有了专门的纽扣行,因此它的出现应当还要早一些,但是实物资料的发现,则当首推何家皂北宋墓中所见。

    注解:

    [1] 陈国安:《衡阳县何家皂北宋墓》,《文物》1984年第12期。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