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哲学思想
荆州官学的古文经学
(图)



    东汉末叶,中原凋敝不堪,荆州却相对安定。中原巨族,纷纷南来,荆州学术,盛极一时,成为乱世的文化学术重镇[1]。开创这一局面的,是刘表。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鱼台东北)人,生于汉安元年(142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其先世在西汉时为坏孔子壁得古文经的

鲁恭王,刘表之习古文经学,自缘其久远的家风。初平元年(190年),刘表任荆州刺史。

《后汉书·刘表传》称,“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三国志·刘表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曰:“州界群寇既尽,表乃开立学官,博求儒士,使綦毋、宋忠等撰定五经章句,谓之‘后定’”。荆州有官学,始见于此。据王粲《荆州文学记官志》载:“有汉荆州牧曰刘君……乃命五业从事宋衷,所作文学,延朋徒焉。宣德音以赞之,隆嘉礼以劝之。五载之间,道化大行,耆德故老綦毋等负书荷器,自远而至者三百有余人”[2]

刘表本人著有《易注》十卷(另有九卷、五卷之说,一说《易注》出自宋忠),《五经后定》中的《礼》的部分,大约出自刘表。

荆州官学的师资情况:

綦毋的字号、乡贯、生卒年及事迹已不可查考。从上引《荆州文学记官志》可知,綦毋来荆州,是在官学开办之后。

宋忠(或作宋衷),字仲子,南阳章陵(今湖北枣阳)人,刘表任命他为荆州五等从事,刘表死,曹操夺取荆州后入魏。宋忠是古文经学家,是荆州官学的骨干教师,著有《易纬注》、《乐纬注》、《春秋纬注》、《孝经纬注》、《太玄经注》等。宋忠入魏后,有王朗之子王肃从学。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攻取襄、樊,威震华夏,曹营内部出现了魏讽的反曹密谋集团,宋忠之子参与其中,旋被破获,结果,父子俱被处死。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也是荆州官学的骨干教师。文献载司马徽有“水镜”之誉,“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故颇玩世以自晦。

王粲所说的三百余人,只能是荆州官学规模的下限。

宋忠、司马徽的学生,见诸《三国志》明确记载者,有襄阳宜城(今属湖北)人向朗,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东)人潘濬,蜀人尹默、李仁等;疑似者有诸葛亮、徐庶、庞统、石韬、孟公威、韩嵩、刘廙等。

王粲后来对曹操说:“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杰也”(《三国志·王粲传》)。荆州官学确是藏龙卧虎之地,刘表有办学之功,却未收用才之实,刘表一死,荆州瓦解,官学也旋即解体。但是,荆州人才却在鼎立的三国建立了巨大的功业。

荆州官学以古文经学为教学、研究与传播的主要内容。这是古文经学派第一次在官方意识形态中占上风。经学中,今古文之争由来已久。西汉儒生可以读到的经书都是当时人用当时的书体传抄的,这是今文经;汉武帝时,鲁恭王刘余于孔子旧居的墙壁中得到蝌蚪字体的古文经书,是谓古文经。古文经出现后,就有了今、古文经学的分野,由于各要获得官方意识形态的正统地位,以及这种正统地位给经师、生徒带来的功名利禄,今、古文经学开始出现争论。王莽时,由于刘歆的努力,古文经学一时列入官学,东汉初,又恢复了今文经学的正统地位。东汉王朝出现了贾逵、马融、郑玄等兼通今古文经的大师,古文经学开始兴盛起来,但在荆州官学之前,古文经学一直未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

荆州官学的开风气之先,对古文经学的光大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梓潼涪人尹默与李仁,正是厌倦是了蜀中的今文经学,才不远千里,到荆州投入宋忠、司马徽之门的,而且,他们学成回蜀后,就在那里传播古文经学。

荆州官学还研究、传授扬雄的《太玄》。宋忠入魏后,王肃从他研习《太玄》,而远在蜀地的传其父业的李仁之子李,所著《太玄指归》等竟与王肃为《太玄》所作的注“意归多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似有意将此事当作一桩疑案写出,但不难理解:他们出自同一师传。近人卢弼著《三国志集解》在《王肃传》与《陆续传》两处引陆续的《述玄》,备述《太玄》及宋忠注传入吴地本末。

对《太玄》的研究与传授,说明荆州学派在儒学中有异端取向。

    注解:

    [1] 参见唐长儒《汉末学术中心的南移与荆州学派》,《襄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2期。

    [2] [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第91卷,中华书局,1958年。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