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初民、民族、移民与
荆楚文化
 
  教育与楚才  
  语言文字  
  文学大观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科学技术  
  史地学术  
  巫术与宗教  
  生活与风俗  
  哲学思想  
  传统文化的转型  
 
 
  首页>>荆楚文化>>哲学思想
李贽在荆楚的“独创特解”
(图)



    李贽,字卓吾,一字笃吾,号宏甫,温陵(福建泉州晋江)人,明后期著名思想家,生于嘉靖六年(1527年),卒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他生于一个穆斯林世家,二十五岁时中举人后入仕,为校官,徘徊郎署间数年,授河南共城县教谕,后历任南京、北京国子监教官、礼部司务,南京刑部主事,五十岁时,任云南

姚安知府,三年任满即弃官。从五十四岁到七十五岁,李贽晚年大部分时间在湖北的黄安、麻城度过,而这段时间,正是李贽思想发展的旺盛期,他一生中的主要著述,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七十五岁时,应马经纶之邀北上通州,被劾“猖狂放肆”、“惑乱人心”,万历皇帝当即下令严拿治罪,决定将其书籍不论已刻未刻,尽搜烧毁,不许存留。李贽以七十五岁的老年,自杀于通州狱中,成为明后期复杂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湖北是李贽的第二故乡,此地山川人文,对李贽的思想有较大影响。泰州学派在湖北的代表人物,如黄安耿定理、孝感二程及蕲州二顾等,都深受李贽仰慕。李贽在南京结识年轻于自己的耿定理,即引为知己,赴任云南时,将家属托附他照管,任满后,径至黄安耿家。耿定理死后,李贽恸哭,以为失却良师。他盛赞麻城僧人若无的老母亲写的信为“天下第一篇文章”[1]

李贽在湖北成为耀眼的明星。沈《李卓吾传》记下了万历十九年李贽到武昌的盛况:“楚士翕然争拜门墙”,“出过市中,群少年唱饮屠室,酣歌彻天,手招载贽人。载贽不辞”,相投者视为大师,慕名者敬其平易。沈瓒《近事丛残》载:李贽“致仕后,祝发住楚黄州府龙潭山中,儒释从之者几千、万人”,“少年高旷豪举之士,多乐慕之”。他得到湖北青年后学的倾慕。张问达的劾奏,称李贽在麻城入庵讲法,搞得“一境如狂”,为了深文其罪,难免夸大其词,但如果没有产生巨大的影响,当道也未必急于迫害之、驱逐之。

李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也有一定的贡献,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有交往,将他的《交友论》传抄给湖广友人,为天主教在湖广一带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李贽四十岁后,才开始接触王守仁与王畿的学说,自认深得道妙。他先后结识了李材、耿定理、耿定向、王畿、罗汝芳等王学名流,他与同时代许多著名思想家与学者有密切交往,如公安三袁兄弟、焦等。

李贽是陆王心学的终结者。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云:“姚江身后,其高足王龙溪辈,传罗近溪、李见罗,是为江西一派。传唐一庵、许敬庵,是为浙江一派。最后杨复所自粤东起,则又用白沙余绪,而演罗近溪近脉……而楚中耿天台、叔台伯仲,又以别派行南中。最后李卓吾出,又独创特解,一扫而空之。”所谓“一扫而空之”可作两解:一,说明他在王学中“青出于蓝”的地位;二,他已将陆王心学引导到这个学派的历史的和逻辑的终点。

对立学者常将陆王心学与佛教禅宗联系起来,有意给它扣上“异端”的帽子。不过,这两者也确实遵循着相似的历史逻辑:禅宗的起点是“即心是佛”,“人人有佛性”,“人皆可以成佛”,终点是“诃佛骂祖”;心学的起点是“万物皆备于我”,“人人有良知”,“人皆可以为尧舜”,终点是“非圣无法”。佛祖在彼岸,故“诃佛骂祖”并无特别的风险;“圣道”却在此岸,备受封建统治体系的精心维护,小触犯者亦要付大代价,李贽以从心之年身陷囹圄,就是明证。王守仁虽有创新,但还是精心维护“圣道”;泰州学派走到“复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的地步,但他们还是传递接力棒的人。向着终点——对“圣道”的批判冲刺,是由李贽完成的。

    注解:

    [1] 参见[明]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记》,载《笔记小说大观》第32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