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宗教与堪舆术
鸦片战争后天主教卷土重来



  门教会领导。道光十年(1830年)临川县有了教堂,道光十五年高安县有了教堂,传教活动都很厉害。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传教士利用他们获得的侵略特权,更加扩大了传教活动和规模。尤其是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江开埠之后,以英国租界为大本营,深入到江西各县传教。首先是吴城镇这个门户性的码头,建起了法国天主

堂、英国礼拜堂,随后遍及全境。西边的宜丰县,自1842年起陆续建了80余所教堂,有教民3 000多人。井冈山下的永新县在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以前已有天主堂,几年间就有六七所分堂,教徒六七百人。东边的铅山县从光绪初年(1875年)建天主堂,六年后设总教堂,成为周围各县的中心基地。赣南山区的瑞金、石城县,同治七年(1868年)已有教堂。

新教的传教士也不甘落后。美国人于同治六年(1867年)在九江传入“美以美会”、“卫理公会”教派,以后又传入“内地会”、“圣公会”、“安息日会”、“基督教兄弟会”等教派。光绪三年(1877年),法籍传教士在大余县梅岭脚下建“巴陵胜会”,后改名“信义会”;随后又有德、英、美等国的传教士相继在大余县城、新城、池江、游仙圩等地设教堂传教,教徒一千余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新教传入南昌城。不过二三十年时间,新教先后建立起赣北、抚河、南赣三个教区,分片管理在江西全省的传教事务。

江西天主教基本上是法、美两国的势力范围。九江、南昌之外,东部以余江、河口(今铅山县城)为中心。高安算西部的一个中心。中部、南部以吉安、赣州为中心。道光十八年(1838年)南昌设浙赣教区,管理浙赣两省天主教教务,不久以后分省管理。光绪四年(1878年)于南昌成立赣北教区,1920年改名九江教区,1924年复名南昌教区,1946年升为总主教区,下分3个总铎区,分别管理附近府县的教务。中心地的教堂再分辖乡镇小教堂。南昌教区是法国人的地盘,由法国教会领导。其下的高安总铎区,辖上高、宜丰、高安3县。高安县的三桥胡村教堂建于1835年以前,资历老,是附近天主教的中心,号称“小罗马”,有“教不过三桥不纯”的说法。高安总铎区的教徒在1937年超过3万人。[1]

余江教区是美国的地盘,下有临川、南城、河口等总铎区。临川区辖临川、崇仁、宜黄、乐安、金溪、东乡6县教务,南城区辖南城、南丰、广昌、黎川、资溪5县教务,河口区辖上饶、玉山、广丰、铅山、贵溪、横峰、弋阳7县教务。

江西巡抚张绍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奏称:江西“教堂甲于他省。莠民习教,欺压乡里,教士袒护,民间积怨”。天主教、新教的盛传是帝国主义实行文化侵略的突出表现,江西人民对这些洋教的侵略行为十分气愤,永新知县阎高文遗嘱说:“但求永新不立教堂,县官总死无憾。”一个14岁的学童刘明道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背其天,戕其性”,下联是“入者主,出者奴”,横披是“邪说误民”。[2]这副对联抨击了教会势力欺压乡民的罪恶行径,表达了老百姓的心声。

    注解:

    [1] 《高安县志》卷26,第546页,江西出版社1988年版。

    [2] 《永新县志》卷29,第703页,新华出版社1992年版。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