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宗教与堪舆术
沩仰宗等宗派的形成


怀海传播禅法,训示门徒的一个主要论点是:“要向无佛处,坐大道场,自己作佛。”按慧能的祖训,“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自不求真外觅佛,去觅总是大痴人。”[1]人人都有佛性,只有阐发自己的佛性,才是修行的真实意义。怀海遵依慧能创建的这个佛理,进一步发挥它包含的

主观能动性,彻底去除依仗外人、轻视自己的自卑心,树立自我作佛的信心和强烈的自主意识。怀海的威望大增,他居住的百丈山成了禅宗的中心,求学者四方辐臻;“坐大道场”者多由他这里生发出去。

沩(wéi)仰宗是禅宗体系下面率先开宗立派的一家,创立者灵佑、慧寂师徒。灵佑在怀海门下得其真传,退往潭州沩山(今湖南宁县境)同庆寺。慧寂参学于沩山,移住袁州仰山(今江西宜春市南),学徒四集,盛冠一方,成为一家宗派,史称沩仰宗。

临济宗,由希运、义玄师徒开创。希运受法于百丈怀海,住江西宜丰县黄柏山,在万载县创建崇信寺、光化院、延寿院,又住洪州隆兴院。义玄在黄柏山得希运真传,回北方,定居河北正定临济院,宏扬希运主张,影响极大,形成宗派,史称临济宗。希运告诉求学者:“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向外求佛,著相修行,皆是恶法。”义玄向他发问,他曾三次棒打作答。义玄承师传法手段,对僧徒的疑问,每施以棒击。义玄大胆否定佛法,说“求佛求法,看经看教,皆是造业”,“大善知识始敢毁佛毁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临济宗在北方盛传开来,使慧能顿悟禅法、怀海禅门清规等禅宗的佛教扩大了地域。发展至宋代,能维持其宗风的是方会的杨岐宗与慧南的黄龙宗。

方会(992—1049年),俗姓冷,袁州宜春县人,从临济门下得法,开宗于萍乡杨岐山普通禅院,史称杨岐宗。方会的修行很有个性,他晚年应潭州人邀请住云盖山,升堂说法,首先祝“今上皇帝圣寿无穷”,次祝地方官“常居禄位”,末了才感谢恩师。在这里,方会的“出世”,是为“入世”服务的。方会的世俗化态度,在其门徒中继续发展着,例如弟子宗演向徒众传授的要诀是:福不可受尽,势不可使尽,语不可说尽,规矩不可行尽,与封建统治权术完全一样。

慧南(1002—1069年),俗姓章,江西玉山县人,开山于修水县黄龙山崇恩禅院,史称黄龙宗。学众趋至,法席大盛。慧南提倡放任,信其自然,认为棒喝与说法二者没有好坏之分。他的弟子也是致力佛儒合一的,例如弟子克文说:官与私、僧与俗,“悟则事同一家,迷乃百别千差”,“明王治化,有君有臣,有礼有乐,有赏有罚;佛法住世,有顿有渐,有权有实”,二者“殊途同归,一一无差”。[2]

杨岐宗与黄龙宗的兴盛,使禅宗在佛教各派中最为流行。南宋时期,杨岐成为临济宗的正统,他们放弃杨岐之名,径直称临济宗。这即是临济宗被杨岐宗取代,杨岐宗从支派的地位上升为大宗了。

三  青原法系与曹洞宗青原法系是慧能的另一个大弟子行思开创的。行思(?—740年),吉州安城(今江西安福)人,俗姓刘。他得到慧能的心印,回到家乡,住吉安青原山净居寺。传法深得慧能的秘诀,答问不着边际。有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答曰:“庐陵米作么价?”(一作“青原米价”)[3]这种答非所问,不知所云为何,难测其高深,是禅僧们的看家本领。

行思之后四传而有曹洞宗,再后又分出云门宗、法眼宗。云门基地在韶州(今广东韶关市),法眼基地在建康,二者与江西的关系甚微。曹洞宗则全在江西。

杨岐普通寺(采自《江西画报》2001年第1期。许小轩摄)

    曹洞宗开宗者是良价、本寂师徒。良价(807—869年),会稽俞氏子。出家后得法于云岩山(今江西修水县境)昙晟和尚。他在宜丰县葛溪(即洞水)岸边,睹形之影而顿悟佛性不假外求的真谛,遂定居洞山。本寂(840—901年),福建莆田黄氏子,到洞山参良价,密契玄机,得其心传。后下山去曹溪参拜慧能塔,回吉水开堂说法,再迁至抚州宜黄县曹山,宏传良价的理论,形成新宗派,史称曹洞宗。

青原法系演化出的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与南岳法系下的沩仰、临济两宗,合称禅宗的五宗,再加上北宋时开创出的黄龙、杨岐两宗,则称五宗七家。这是慧能顿悟禅法盛传开来的证明,也是江西为佛教、为禅宗的重要传播地的最好说明。曹洞宗的影响很广远。日本僧瓦室能光在洞山向良价学禅法30年,朝鲜僧利严在真如寺(今永修云居山)向本寂再传弟子道膺学习曹洞宗法。约在13世纪初期,日僧道元将曹洞宗法传入日本,开创了日本佛教曹洞宗。日僧荣西则将临济黄龙宗法带回去,发展成日本佛教的另一个大宗派。

曹洞宗的特色是宣扬“君臣五位论”(或作“五位君臣论”)。良价把佛性与大千世界的关系附会为君臣关系,由此提出一个原则:“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4]他要僧徒像处理君臣关系那样检验自己的修炼程度,悟得佛性的深浅,把禅学完全儒学化了。本寂进一步发挥良价的观点,将君臣关系分列为五种状态,描绘出五种不同的要求:

僧问:如何是君?师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

僧问:如何是臣?师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

僧问:如何是臣向君?师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

僧问:如何是君视臣?师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

僧问:如何是君臣合道?师曰:混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5]这种君臣五位,把佛禅和儒学糅合在一起,名为说禅,实为君臣关系论。着眼点不是佛理的空与色,而是君的英明神圣,臣的忠顺机灵。理想目标已不是涅?净土,而是君臣配合默契的统治。

安史叛乱、藩镇割据、黄巢起义、朱温叛唐,封建统治分崩离析,君臣隶属之道荡然无存。社会要求重建王朝统治秩序,而“君臣五位论”呼唤恢复君臣之间的统治关系,完全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这表明佛教“中国化”的演变最终完成。从“阴助教化”变为明说君臣,直言忠孝之道;从“沙门不敬王者”的傲慢,转变为“凝情望圣容”的恭顺,这是重大的变化,其过程漫长而且曲折,但是终于变过来了,又都在江西这块土地上进行,其意味颇值得反思。佛教向中国封建君主称臣,佛学与儒道合流,相互渗透补充,儒士和佛僧一道切磋琢磨治世之方、人生之道,孔孟儒学的发展便步入了“理学”新阶段。从此以后,佛教及其思想主张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儒学的附庸,没有了理论上的创新发展,完全衰落了下去,只是频繁而普遍地念经做佛事,构成了民俗中消极迷信成分的一个主要来源。

    注解:

    [1] 慧能:《坛经》第52、53节。

    [2] 《古尊宿语录》卷42,《住洞山语录》;卷43,《住庐山归宗语录》。

    [3] 《五灯会元》卷5,《青原》。

    [4] 《宋高僧传》卷12,《良价》。

    [5] 《五灯会元》卷12。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