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民情风俗
流坑明清民居



流坑是一个自然村,位于江西乐安县,全村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该村自五代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年)其始祖董合自宜黄县迁居北地建村开始,董氏一姓在此世居,延续千年。

董氏先祖崇文重教,致使古代的流坑村人才辈出,代有贤能,共出文、武状元各1名,进士33名,举人近百名,成为江右望族。流坑的发达

已成为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规模宏大的古建筑和村民家藏的各式流散文物。

流坑村现存各类明清建筑260栋,类型齐全,数量众多,规模宏大,这在江南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在全国自然村也是首屈一指的。仅就民居的平面功能来分,就有单开单进、单开一进半、单开二进、三开单进、三开一进半、三开二进、三开三进、三开五进等8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专家将流坑村比做“一座古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流坑集石雕、泥塑、彩绘于一体的“旌表节孝坊 

 流坑奔鹿

雕刻斜撑明代民居在侧面开门,品字形结构,前墙设照壁,开天井,用材大。清初继续沿用,至乾隆时,开始在正面开门,山墙设有高峻的马头墙,不设照壁,天井移至厅堂中部,二进以上的房子一般都有前后两个天井或一个半天井。至晚清、民国时,由于明瓦在建筑上的广泛使用,出于采光需要而设的天井开始退化,几近虚设。天井在民居中的各种形式及其产生、演变、消亡的过程,脉络清晰可辨:明代的半个天井、清代的独立天井、民国时期的退化的天井及其变体,这一切在流坑古民居中应有尽有。

流坑村的明清建筑多数在照壁、门楣、堂匾、斜撑上有题刻,有绝对纪年,有的建筑在家谱上还有确切记载。如“尚义门”宅,厅堂中的“怀德堂”匾有“万历元年孟冬之吉”题刻,明万历十年修的《董氏族谱》中收录了族人董镇国作于明万历七年的《怀德堂记》,它们与建筑物相印证,为确定建筑物的时代提供了极为确凿的佐证。

流坑村的古代民居,多数在门楣、照壁、山墙上有题刻和砖雕、泥塑工艺品,有的在望板、山墙上还有彩画。登堂入室,匾额、楹联随处可见,其中不少出自名家之手。这里的木雕也很有特色,不仅雕工精致细腻,而且风格多变,村中100多栋清代建筑的窗户、?扇的雕刻,居然无一雷同。细细看来,花鸟虫鱼、人物山水、戏曲故事、神话仙迹、佛教故事、吉祥图案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流坑村的古代民居,记载了董氏家族的千年历史。因此,它们具有的,不仅仅是建筑学和考古学上的意义;人们透过这些古代建筑,更看到了它们在政治学、经济学和民俗学上的意义。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