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生态环境  
  源头演变及成就  
  经学与哲学  
  史学与地理学  
  文学与音韵学  
  科技与医药  
  戏剧与艺术  
  宗教与堪舆术  
  方言  
  民情风俗  
  名胜与文物  
  研究回顾  
  土特名产  
 
 
  首页>>江西文化>>戏剧与艺术
抚河戏与吉安戏


抚河戏是流行于抚河流域的临川、金溪、宜黄、南城、广昌等县的一个地方大戏剧种。它由各种腔调汇集发展而成。

早期抚河戏以弋阳腔、青阳腔为基础,明中叶后,这两种腔调在当地相继流行。继其后兴起的是海盐腔和昆腔,当时“吴讴越吹”、“土伶皆农隙习之”,可见盛行繁荣的情况。不同声腔的汇合,使得

抚河戏形成高腔和昆曲的混合班,其音乐曲调都属南北曲系统。在演出剧目上,抚河戏也分有高腔大戏和昆曲剧目。

清乾隆年间,宜黄腔传入临川,抚河声腔体系又趋丰富,增加了二凡曲调和来自赣剧饶河班的西皮曲调。新声腔的加入,促使原有高腔剧目唱腔发生重大变化,原来唱高腔的传奇戏多改成宜黄腔演唱,这些戏均属于宜黄腔早期剧目。另外,抚河戏还从徽剧和汉剧中吸收了一些剧目,以丰富自己的演出。

抚河戏戏班在道光后分为昆腔和乱弹两种,戏班称号只限于临川县,而在南城的一支更名为建昌班。由于没有得到较好的保存,1920年后随着各个戏班的分散,抚河戏逐渐失传。

吉安戏,旧称吉安大班,主要流行地区在吉安、吉水、峡江、万安、安福、莲花等地,东至抚州,南迄赣州,西边至湖南东部一带也有吉安戏活动的痕迹。

吉安由于地处弋阳腔向广东、湖南发展的必经之地,因此当地弋阳腔盛行,高腔剧目多为弋阳腔连台大戏。明万历后,安徽传来“徽池雅调”的高腔,之后又出现来自江浙地区的昆腔班演出活动,到清康乾年间,高腔、昆腔融合,奠定了吉安戏声腔系统的基础。

清中叶以后,乱弹诸部兴起,吉安戏声腔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基本剧目以二凡、西皮腔为主,而兼唱高昆。融各类声腔于一体的吉安戏,形成了既有高腔、乱弹的刚健、高亢、豪放,又有昆曲绮丽、清婉、典雅的音乐风格。角色行当上,吉安戏沿袭三行九角的建制,此后脚色稍有增加。演员表演形成一定程式,念白则为上韵的吉安官话。

清末以后,吉安戏受湖南长沙湘剧影响,有“汉调”别称,民国时又兼唱安徽梆子,声腔体系十分庞大。由外来剧种共同培育起来的吉安戏也受到外来剧种的挤压。抗日战争后,在京剧的冲击下,吉安戏各个戏班纷纷改唱京剧,逐渐走向衰落,目前已经失传。

                                                      实习编辑 白文军  海丽苏

内容把关 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