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长城及其文化
魏长城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其国土中心地带在今河南、陕西境内。自魏文侯(公元前446—396年在位)时,重用李悝(音奎)、西门豹等人推行变法,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使国家逐渐强盛,成为战国初期强大的国家。但是其时西邻秦国和南邻楚国也日益强大,特别是秦国,经常与魏国发生战争,争夺黄河以

西的大片土地,自秦筑堑洛长城之后,魏国不得不筑城防守。同时,魏的西北部国土又与西戎相接,防备西戎也是大事,于是魏国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长城。魏国的长城有两道:一道是防秦、防戎的河西长城;一道是防楚、赵、齐等国的河南长城。关于魏长城,历来是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此处比勘诸家之说,益以考古学者的实测资料,简述如下,不拟参与论争。

魏河西长城又称“滨洛长城”,大约修建于公元前361至351年之间,延续十年之久。《史记·秦本记》载:秦孝公元年(公年前361年,魏惠王九年)“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有上郡”即谓魏长城修至上郡。唐人张守节《史记正义》曾解释秦、魏时上郡的管辖范围:“《括地志》云:‘上郡故城,在绥州上县东南五十里,秦、魏之上郡地也。’按:丹、鄜、延、绥等州,北至固阳,并上郡地。”可见当时上郡范围,包括今陕北延安、绥德直到内蒙古伊克昭盟、包头市一带。《竹书纪年》又记周显王十年(公元前358年,魏惠王十二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史记》卷四四《魏世家》更明确记载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筑长城,塞固阳”。卷十五《六国年表》也有相同的记载。《史记·正义》还注释说:“《括地志》云:‘固阳县,汉旧县也,在银州银城县界。’按:魏筑长城,自郑滨洛,北达银州,至胜州固阳县为塞也。固阳有连山,东至黄河,西南至夏、会等州。”可见固阳即在今内蒙古大青山南麓、黄河以西的包头市境内。另《史记·匈奴列传》载:“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戎界边。”可见这道长城除防秦之外,还有防西戎的作用。

这道长城的起点在陕西华阴县华山脚下,经县城西北古城村,跨过渭河,滨洛河东岸北上,经大荔县城北,入澄城县境,再北至合阴县,过韩城县,沿黄河西岸北行。对这段长城,因有遗迹可循,争论尚不很大。但再往北,对其走向和终点,研究者便分歧百出了。张维华认为经韩城、延安、绥德等地止于佳县黄河岸边[1]。他认为当时魏国的疆土不可能达到今内蒙古境界,故魏所修长城只能止于陕西境内。然而大多数学者根据《史记》等史籍的记载,认为魏长城从韩城循黄河西岸再向北经洛州、县、绥德、米脂等地,进入内蒙古准格尔旗的黄河西岸,过十二连城,经达拉特旗,终点在包头境内的固阳塞[2]。根据内蒙古伊盟等地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调查,在今包头市东南黄河对岸达拉特旗白泥井乡、准格尔旗黑岱沟乡等地均发现有长城遗迹。白泥井乡的长城起于李三壕村,跨过新民堡、王爱召、树林召、粉土圪旦,全长约100公里。新民堡的魏长城因土质缘故,呈白色,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白墙”。这道长城均为夯土筑成,城墙基宽约20米,高约1.5至2.5米。夯窝为圆形,直径10厘米。墙顶宽2.47米,现在它的主体部分已基本上被沙漠埋没。黑岱沟乡的长城,除土筑外,还用石块叠筑,内实碎石、黄土,墙内墙外均有战国早期城址古遗迹,下限止于战国晚期。故我们认为魏长城应是筑到内蒙古境内,《史记》的记载不能轻易否定。《绥远通志稿·长城篇》曾以不少篇幅反驳魏长城没有到达固阳塞之说:“或疑战国时魏之国界未必能远及包头县境。然考《史记·匈奴传》,赵襄子逾勾注而破并代以临胡貉,其后既与韩、魏共灭智伯,分晋地而有之。则赵有代、勾注之北,魏有河西上郡,以与我为界边。其后义渠之戎筑郭以自守。按《史记》此文观之,则今河套鄂尔多斯之西部为当时义渠戎所居,而其东部则魏之所有也。包头县境与广漠之全套,此适位于其东部之北端,安见魏之边界必不能远及(包头)县境乎?况以《水经注》考之,古固阳塞在今县治西,而固阳县又在今县治东,益信战国时魏之筑长城、塞固阳,必在今包头县境无疑……”

魏河南长城,是梁惠成王十五年(公元前355年)所筑,北起卷城西北战国时黄河的东南岸,经阳武,过古济水,到密县止。这段长城又称“卷长城”。它是魏国防御韩国和楚、齐的边防工事,当秦国的势力向东扩张、越过崤关之后,它也具有了防秦的作用。

尽管魏国在河西、河南都修筑了坚固的长城,但并没有保住魏国的国土。秦国用张仪为相,执行“远交近攻”的策略,魏国首当其冲。公元前332年,秦孝公夺取晋国的阴晋。张仪又在秦北部修上郡障塞,联接堑洛长城,成为对魏作战的前哨基地。公元前330年秦俘魏大将龙贾,夺取河西之地。公元前228年秦兵攻破魏长城,夺取魏上郡全部土地。魏国失去黄河西岸土地,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西)便失去屏障,成为一座危城。另外,尽管有卷长城勉强抵挡一时,但由于魏国君骄兵躁,先后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败于齐国名将孙膑、田忌,魏大将庞涓战死,大伤元气。此后国土不断被邻国蚕食,终在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

    注解:

    [1] 张维华《中国长城建制考·魏长城》,中华书局,1979年。

    [2] 王国良《中国长城沿革考》,商务印书馆1928年版第17页;寿鹏飞《历代长城考》,民国三十年印行本第2页。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