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长城及其文化
国外学者对长城的研究



    长城作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日益引起各国人民的关注,国外的研究论著也越来越多。由于我们所掌握的资料有限,因此仅能作概略的介绍。

欧美的一些“探险者”和学者虽然在20世纪初便闯入我国对长城进行了考察,并出版了诸如《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之类的一批著作,但欧美社会的绝大多数

人对长城仍然并不了解。由于一部分传教士和“探险者”的歪曲宣传,不少外国人甚至将长城视为神秘的“迷思”。对此,林靇特别撰著了《长城:从历史到迷思》一书[1],予以澄清和辨正,并对长城的历史与性质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另一位英国学者李约瑟所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对长城的论述则比较客观。

日本的长城研究,论著较多。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箭内亘的《满洲地理历史》、稻叶君山的《中国长城之变迁》、江上波夫《内蒙古长城地带》[2]等论著发表。近半个世纪以来又出现了一批有关长城的著作,如青木富太郎的《万里长城》[3],藤晃枝的《居庸关》[4],岛田正郎的《辽的长城》[5],及涌现出一批致力于研究长城的学者如渡边龙策、植村清二等人。

前苏联学术界的长城研究,曾一度受到其国内的政治影响,有一个时期竟至歪曲历史,说长城和东北的柳条边[6]是“中国国界”,甚或步日本帝国主义分子矢野仁一等人的后尘,照搬矢氏的“长城以北非中国论”。直至80年代后期才端正学风,治学态度有所转变,出现了如瓦西里耶夫的《万里长城》[7]那样的客观地叙述长城的著作。

综上所述,可见一个世纪以来,对于长城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程度不断深入,方法日益丰富,水平迅速提高,影响遍及中外,并逐渐形成了一门很有生机的学科——“长城学”。我们相信,随着长城研究的进一步进展,人们会更加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长城,并会从中国古代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一文化瑰宝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注解:

    [1]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部1990年出版。

    [2] 日本东京考古学会1935年出版。此书所收出土文物,许多是从各地捡拾而得,学术价值不大。

    [3] 日本近藤出版社,1972年。

    [4] 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1955年。

    [5] 日本《骏公史学》1954年第4期。

    [6] 清朝初年为了防御蒙古,在今辽宁、吉林二省插柳结绳以为边,共设边门十二,每门置官兵分界镇守,谓之“柳条边”。

    [7] 瓦氏之文,见(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苏联考古文选》一书。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