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蒙元时期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内蒙古地区的元代壁画
(图)



    近十余年来,在内蒙古赤峰和凉城县先后发现有元朝壁画墓。这些壁画墓中的元代壁画,具有鲜明的地区特点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为研究元代官僚贵族的日常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壁画的内容,有反映墓主生前生活的饮宴图、出猎图、归来图、行旅图、闲居图等。

在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中的《

宴饮图》,画面正中画三间歇山顶建筑,室内正中置一长方形桌,桌上摆着各种食具食品,男女主人正平坐宴饮。男主人居左,浓眉大眼,坐视前方,头戴尖顶宽沿帽,上饰朱红帽缨,脑后垂巾,身着盘领紧袖长衣,腰间似有偏带。女主人居右,头裹皂纱笼髻如巾状,身着宽袖开襟长衫,领沿饰花,中单盘领,袖手侧身面向男主人。女主人身后有两个侍女,头上笼髻,上饰红花,身着盘领长衫,一侍女手持扇,一侍女手托盖碗,作侍候状。男主人身后立一男侍,头戴圆顶宽沿帽,后沿垂带,身着盘领窄袖长袍,腰似束带,脚穿长靴,手捧一浅盘,作进食状。东间可能为膳房,有男、女侍者各一。女侍头上笼髻,身着紧袖长衣,外附盘领短袖衫,侧身向前;男侍头戴黑色圆顶宽沿帽,身着长袍,尾随侍女行进。二侍者身前有一案,上置长瓶、碗、碟、勺、食品等,作准备进食状。西间建筑形式与东间大体相同,但两门掩闭。房西有一金安鞍马,拴在大树上。树梢上有一飞鸟[1]。(见插图)

                             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宴饮图》

 《出猎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墓主人出猎前小饮。东间两门掩闭,正中一间有三个侍者,女侍发式皆笼高髻,身着盘领长袍,其中一侍女袖手站立,似作催促状;一侍女手捧长瓶作进饮状。男侍手托一碗,作进食状。第二部分是出猎。画面左侧墓主人和两个侍从各骑一马,主人在前,扬鞭回首,其中一人为“鹰倌”。后一人持长弓,背箭壶,三人驰马逐兔,两只猎犬和猎鹰也扑向野兔,形象生动,显示了围猎场面的真实情景[2]

《出猎归来图》描绘了墓主人打猎归来的情景。墓主人仍扬鞭走在前面,两个侍从分别负箭壶、举鹰,马后拴带着捕获的兔等猎物,三人面带笑容,满载而归,两只猎犬一前一后嬉戏奔跑。远处画一大树,小鸟立于树梢之上,野兽栖于大树之下。迎接主人归来的是由五人组成的仪仗队。前二人为侍者,头戴圆顶式帽,身着窄袖长袍,一人捧角杯,一人捧长瓶,作献饮状。后三人为乐队,前者击鼓,中间者奏排箫,后面的吹横笛。乐人均笼髻如巾,着拂地长袍,装饰精致,神态闲雅[3]

1982年在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元代壁画墓中,发现保存完好的8幅元代壁画。其中《墓主人对坐图》颇具民族特点。在宽阔的帐幕之下,男女墓主人左右相对而坐。男主人长圆脸,短髭长须,浓眉朱唇,头戴圆顶帽,帽缨垂肩,耳后宽扁带上有缀饰。身穿右衽窄袖蓝长袍,腰围玉带,脚穿高靴。左手扶膝,右臂搁在座椅的卷云形扶手上。女主人盘髻插簪,耳垂翠环。身穿左衽紫色长袍,外罩深蓝色开襟短衫,腰间系带垂至膝下,脚穿靴。面有愁容,袖手端坐。男女主人身后立男女仆人各一。男仆头戴圆顶帽,扁圆状帽缨,耳后亦有垂带饰。身着窄袖右衽长袍,腰间围带,右侧挂一扁圆形荷包,双手捧一印盒。女仆梳双丫髻,髻上扎红带,胖圆脸,额间有一“美人痣”。身着窄袖左衽粉红袍,外罩开襟短衫,脚穿浅口平底鞋,双手捧印。从人物的民族特征看,壁画中男主人的面部特征和体态与近代蒙古族极为相近,而与辽、金时期所见的契丹人、女真人有明显的差别。在元宝山元代壁画墓中,还发现有《行旅图》、《山居图》、《礼乐仪仗图》等,也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元代官僚贵族的生活。

1989年4月,在赤峰沙子山元代壁画墓内,发现9幅元代壁画。《瑞鹤祥云图》绘于墓顶,以莲花为中心,周围环绕6朵如意彩云,彩云间有飞翔的仙鹤。《武士图》共2幅,分别绘于墓门两侧。人物形象大体相同:双腿叉开,身躯微侧,脸向墓门,剑眉倒竖,怒目圆睁,上唇留有八字胡须,耳根和下颌有虬髯。《布宴图》共2幅,分别绘于墓室南北两壁的东段,表现的是饮茶的场面。《生活图》共4幅,绘于墓室的后半部,是墓中壁画的主要部分。4幅画中都绘有一个形象大体相同的男子,在画中占主导地位,估计应为墓主人的形象。4幅生活图分别表现春归、闲居、乐舞和出行的场景[4]

1991年7月,在内蒙古凉城县崞县窑乡后德胜村东北的山谷中,发现一座元代贵族墓,墓内北壁有一《墓主人家居图》,图中共有墓主人及其妻妾、男女侍从等共11人,场面宏大,表现了元代贵族生活豪华的情景。墓中的壁画还有《牡丹图》、《二十四孝行图》、《神怪图》,也都别具一格。壁画中的器物造型和风格,均具有典型元代的特征[5]

元代壁画为我们研究元朝服饰制度提供了形象的资料。在这些壁画中,男主人及男仆所戴宽沿圆顶帽,饰帽缨,这是元代贵族常见的帽式。据《元史·舆服志》载,元代“百官公服,制以罗,盘领,俱右衽”。这些壁画上的男性主仆都着蒙古服装,为元代的官服。女性主仆衣服都是“左衽”,而且在长服之外均加开襟短衫。

壁画中的礼乐仪仗图,对研究元代礼乐制度很有价值。在元宝山元代壁画墓内的《礼乐仪仗图》中,每幅各有三人,有执仗的,有执槌击鼓的,有吹横笛或击拍板的,每个人的神态各异。壁画中的大鼓、杖鼓、拍板等乐器的组合,基本上与《元史·礼乐志》所载相符,表现出宏伟阔绰的场面。

这些壁画多出于民间画师之手,画面上没有华丽的装饰和浓艳的渲染,多用“白描”手法。壁画构图讲究,布局合理,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画中人物体态丰腴、端庄,结构合理,线条流畅。山水风景的画法近似写意,画花草人物则用笔细腻,近似工笔。在着色上,平涂和晕染结合。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新鲜艳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注解:

    [1] 项春松、王建国《内蒙古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载《文物》1982年第1期。

    [2] 项春松、王建国《内蒙古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载《文物》1982年第1期。

    [3] 项春松、王建国《内蒙古昭盟赤峰三眼井元代壁画墓》。

    [4] 刘永《内蒙古赤峰沙子山元代壁画墓》,载《文物》1992年第2期。

    [5]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处、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内蒙古凉城县后德胜元墓清理简报》,载《文物》1994年第10期。

实习编辑:小红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