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  
  历朝对东北的
经略与疆域沿革
 
  各民族源流与分布  
  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  
  石器时代与
青铜时代文化
 
  长城与都城  
  名胜古迹  
  衣食住行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  
  婚俗  
  各族葬俗  
  伦理道德与儒学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宗教信仰  
  松辽教育  
  科学与技术  
  文学  
  史学  
  艺术  
  体育与游艺  
 
 
  首页>>松辽文化>>伦理道德与儒学
清代儒学正统地位在松辽地区的确立


    清朝是以满洲族为主体建立的一代封建王朝。满洲族在勃兴过程中,统治者全盘接受儒家思 想作为正统思想以指导其政治实践。康、雍、乾时期,全国的统治地位趋于稳定,社会经济 也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这时,对“龙兴”之地发展儒学便提到议事日程,并给予重视 ,儒学逐渐振兴起来。

(图1)吉林文庙

    尊孔崇儒,大修孔庙。清初松辽地区文化落后,不少地方孔庙阙如,中叶以后,孔庙逐渐遍 布通衢大邑,其中最著名者当属吉林文庙。乾隆七年(1742年),由知州魏士敏主持兴修。乾 隆五十五年(1790年)遭火灾被焚毁。当年吉林 将军林宁又在原地重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设行省后,吉林为省会。鉴于原孔庙规模 狭小,吉林巡抚朱家宝主持新建孔庙,历时二年,于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图2)。 其建筑布局由殿堂、配庑、墙垣围成三进院落。 殿堂、配庑64间,此外还有照壁、辕门、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等附属建筑。占地 达16 354平方米。大成殿供奉孔子、两侧供奉孔子弟子“四配”和“十二哲”木质牌位 。崇 圣殿供奉孔子上五代父祖牌位。大成殿的东西配庑为“名宦祠”、“乡贤祠”、“先贤祠” 和“先儒祠”,分别供奉地方官宦、儒教学士、先贤和先儒等。清朝地方统治者每年春丁、 秋丁和农历8月27日孔子诞辰,都在文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地方最高长官扮演祭孔的主 祭 人角色。吉林文庙建筑规模宏大,工艺水平较高,在全国孔庙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修建孔 庙和经常的祭孔活动,抬出万世师表的孔子偶像,奉满洲族统治者为尊孔的正统。

 (图3)沈阳故宫文溯阁内景

    建立皇家地方图书馆,以储藏经史子集和包罗万象的大型图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清 政府在沈阳故宫内兴建文溯阁,次年落成(图13-2)。专作庋藏《四库全书》和《图书集成》 之用。文 溯阁建筑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气势宏伟。两部浩大的藏书分别为3 460种,79 33 9卷和32 典,6 109部,总计一万卷,均藏入文溯阁内。在清政府提倡编书、藏书和康熙时曾将 《四书》 、《五经》及《四子通鉴》等书翻译刊行并传入松辽地区的情况下,各地方官员也积极响应 ,如吉林将军秀林(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五十九年始任该职)在吉林捐建尊经阁,以收藏经、 史、子、集等书。这些文化建设皆有助于儒学在该地区的传播。

 大量流人遣送松辽地区,客观上加强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和普及。清代松辽地区流人数量空 前。这包括清朝入关前从边境、中原的大量人口掠夺和清朝建立后把触犯刑律的人遣戍边疆 ,大约有百万之众。这些流人中包括士农工商各种成分,其中就有不少饱读经书的文士。这 些文士流放到松辽地区各地,特别是最为荒僻的北疆,给这些地区带来了中原的封建文明。

  流人中著名的学者以郝浴、吴兆骞、杨越、方拱乾、张缙彦、方式济等为其代表。其最初流 放时间,前两人为清初顺治朝,后四人为清中叶康熙年间。

 郝浴(1623~1683年),直隶定州(今河北正定)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考中进士,授刑部主 事。因上疏控告吴三桂将谋反,遭吴弹劾,降调戍铁岭。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流放开原,后移居铁岭。他流放辽东达20余年之久,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叛乱后,郝浴才官复原职,离开辽东。郝浴在铁岭流放期间,命名其室为“致知格物之堂”,不懈地进行宋明理 学的学术探究,博览群书,融会贯通,终于得出崇赞孔学,儒教不可废弃的“醒世之论”。 他还经常与友人纵谈名理,至深夜不散,以“架插天下古今图书,咨吾友展玩为陋室之乐” 。 他写诗以叙情述志,还著有《周易解》、《孟子解》、《郝中山文集》等。他的最大的建树 是在铁岭创办了银冈书院。此为清代松辽地区建立最早的一所书院,可与关内著名书院相呼应。

 吴兆骞(1631~1684年),吴江松陵(今江苏今县)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其五、六世祖皆官 至 尚书,其父中进士为官,“兄弟皆名世,诗篇尽擅场”,显系书香门第、世代显赫的贵胄之 家 。他“少颖悟,有隽才”,9岁写有数千言的《胆赋》。随父宦游,学业大进,才华掩映, 初露锋芒。回归故里,潜心治学。顺治十四年(1657年)参加南闱乡试,考中举人。不久南闱 科场案发,被诬下狱。翌年11月20日,这位不足20岁即以诗文闻名吴地的大学者被判戍宁 古塔。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年)7月得到还乡诏书,才结束了多年的流放生涯。吴兆骞被流 放松辽地区时,曾“以牛车载书万卷”。在宁古塔戍所23年之久,著《秋笳集》、《归来草 堂尺牍》等书。

 杨越以教书成绩最著,还常同流人有学问者相聚,谈古论今,吟诗作赋,启发了当地居民崇 尚文化的风气。方拱乾著《宁古塔志》、张缙彦著《域外集》、方式济著《龙沙纪略》等地 方 志之作,为荒凉的松辽地区边疆文化建设也做出了贡献。这些学者出关时,曾携来不少图书 典籍,如杨越携有《五经》、《史记》、《汉书》 、《李太白全集》、《昭明文选》、《历代古文选》等,显然也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播。

 清代东北流人的文人学士,不仅普遍讲学,还带入大批书籍,进行交游和著书立说,是 一支不可忽视的传播儒学文化的重要力量。

 通过清政府大力提倡儒学和儒学在松辽地区的传播,满洲族贵族很多人士逐渐通识儒家经 典。如满洲正白旗人阿什坦,顺治九年进士,授刑部给事中,初翻译《大学》、《中庸》、 《孝经》诸书 ,著有《大学中庸议义》,被康熙称为“我朝大儒”。纳兰性德尝集宋、元以来诸儒说经之 书,刻为《通志堂经解》1 800卷。西清,满洲镶蓝旗人,清世宗重臣鄂尔泰曾孙,不 仅曾在 齐齐哈尔代教过旗人义学,而且在黑龙江为官期间,写出《黑龙江外记》一书,共8卷,对 黑龙江的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作了记载。清政府还通过科举考试,笼络汉族知识分子,使 其读“圣贤书”,写八股文,争相谋取官职,以效忠清廷,借以在松辽地区端正封建正统观 念,消弭汉人民族意识和反抗思想,进而达到巩固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目的。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