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  
  历朝对东北的
经略与疆域沿革
 
  各民族源流与分布  
  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  
  石器时代与
青铜时代文化
 
  长城与都城  
  名胜古迹  
  衣食住行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  
  婚俗  
  各族葬俗  
  伦理道德与儒学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宗教信仰  
  松辽教育  
  科学与技术  
  文学  
  史学  
  艺术  
  体育与游艺  
 
 
  首页>>松辽文化>>岁时节日
引龙灭虫宴亲朋——中和节


    中和节为农历的二月初二日。不过,此节在唐代始兴时却是二月初一。唐代曾以正月晦日,即正月的最后一天作为一个节日。[1] 但上巳日九天都要宴集,寒食又多与上巳同时,唐德宗于是打算在二月找一天作为一个节日。李泌遂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德宗很高兴,就下诏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后来何

时改为二月初二日,未见史料记载。中和节又俗称“龙抬头日”。《帝京景物略》云:“二月二日为龙抬头,煎元旦祭余,蜡烛熏床炕,曰‘熏虫儿’。”

契丹人过中和节,时间即在二月初一日,与唐相同。契丹人中和节习俗异于汉族。《辽史·礼志》云:“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届时国舅族萧氏要设盛宴招待皇族耶律氏。契丹语把这一天称为“里叵”,“里,请也;叵,时也”。也有人称契丹此节为宴客节。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契丹人二月初一国舅族宴请皇族,待到了六月十八日,契丹人又迎来与之相似的一节,即皇族耶律氏宴请国舅萧氏,契丹语亦称之为“里叵”,我们也可称之为“宴客节”。

松辽地区汉族过中和节是在二月初二日,主要内容是“引龙”和灭虫。二月二日黎明,家家户户在庭院中撒柴灰作圆囤形,并引至门外井沿旁,谓之“引龙”。其实,“引龙”即是“引虫”。因为此时已近惊蛰节气,万物复苏,蛰虫始振,所以,要着手消灭越冬害虫,《千金月令》云:“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引龙”概源于此。辽西地区的汉族人家在二月初二日早晨还要用木棒敲击房内过梁和门户,并口中念念有词:“二月二,敲过梁,蚰蜒长虫(蛇)不下房。”

松辽汉族人于二月二日“引龙”除为灭虫之外,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即此时已是冬去春来,春耕在即,人们渴望“抬头之龙”能保佑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有些地方的汉族人家引龙用两条线:一条是用柴灰从厨房水缸下引至井台,另一条用谷糠,自井台引至水缸下,并念念有词:“青龙去,黄龙来。”这一天,有些地方的男子都要“剃龙头,”以趋一年吉利。这一天,妇女要忌针,是怕伤了“龙目”。小儿女还要在二月二日前剪彩帛作串佩戴,名曰“小龙尾”。辽东地区汉民还要在庭院中用柴灰画几个圆圈,圈中放上五谷,“饲鸡啄以卜丰欠”。中和节当日,松辽汉民要吃水饺,名曰“吃龙耳”;吃春饼,名曰“食龙鳞”;吃面条,名曰“吃龙须”。[2]

注文:

[1] 徐坚:《初学记》。

[2] 辑安县志》,民国二十四年石印本。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