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各民族经济文化类型  
  历朝对东北的
经略与疆域沿革
 
  各民族源流与分布  
  各族政权的制度文化  
  石器时代与
青铜时代文化
 
  长城与都城  
  名胜古迹  
  衣食住行文化生活  
  语言文字  
  婚俗  
  各族葬俗  
  伦理道德与儒学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宗教信仰  
  松辽教育  
  科学与技术  
  文学  
  史学  
  艺术  
  体育与游艺  
 
 
  首页>>松辽文化>>松辽教育
明清时松辽满洲族的民族教育


    从明朝末年满洲族共同体在松辽大地上形成,直至清军入关前,满洲族教育一直处于奠基阶段。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适应满洲族(最初仍称女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发展本民族教育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

 首先是创制和推广使用满文。1599年(明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

辽宁新宾)命额尔德尼和噶盖借用蒙古文字母拼写女真语,创制了无圈点“老满文”。天聪六年(1632年),皇太极命达海改进满文,加圈点,称“新满文”。从此,满洲族人有了能够用来准确表达自己思想的文字,这不仅为发展本民族的教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而且对满、汉文化交流起着重大作用。

 其次是提倡读书,创建学校。努尔哈赤起用被俘的浙江绍兴汉人龚正陆负责教授他的儿子们读书,称“师傅”。[1]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下令在八旗中设置学校,选择有学问的“巴克什”(学者)专职教授八旗宗室子弟读书。至皇太极执政,更重视学校教育。《奉天通志》载:天聪三年(1629年),在沈阳修建文庙学宫,当年九月,“校试儒生三百余人,取二百人”。《八旗通志初集》亦载:崇德年间,满洲族学校发展更快。更文馆名为内三院,其下设立培养满洲族文职官吏的学校,入学者称“官学生”。复次是开科取士,选拔人才。皇太极时期,一改乃父“戮儒”政策,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必须“以人才为本”,“人臣以进贤为要”。[2] 天聪三年(1629年),他召集臣民宣布:“满汉、蒙古族中有谋略,可胜任军政职事的,都要以所见报告,从中量才任用。”[3] 并于同年九月一日,仿明制举行了自后金政权以来第一次科举考试,各族士子三百多人同场应试。此后又多次举行科考,使大批学子入仕为官,他们为皇太极统一松辽地区,打败明军,建立了不朽功勋。

 清入关后的松辽地区满洲族教育又有很大程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尤其是文教一贯比较发达的松辽南部盛京地区,满洲族的学校教育发展更为迅速,远远超过了此前松辽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

 松辽地区满族学校主要有三类:

 (一)盛京宗学、觉罗学

 此类学校为专门教育皇族子弟的特殊学校,设在留都盛京城内。清代以努尔哈赤父亲显祖的直系子孙称宗室,成员系黄带子;努尔哈赤祖父景祖以上先人的其他后裔称为觉罗,成员系红带子。雍正末年,盛京宗室、觉罗人口已达三百余人,雍正十三年(1735年),命“照京城两翼宗学之例”,设立盛京宗学。乾隆二年(1737年),宗学正式设立。[4] 《奉天通志》载:宗学“凡二十岁以下,十岁以上愿入学者,分清汉书肄业,兼习骑射,不限额数。于盛京宗室觉罗分尊年长,行业方正者,充宗学总管二人,副管四人”,“于现任司官、笔帖式内,选长于翻译者四人,教习清书;于闲散官员以下,领、骁骑校以上,选善于骑射者四人,教习骑射,于奉天府举贡内选学问优长者四人,教习汉书。”实际上,“肄业宗室、觉罗首重清语翻译”,“以熟练弓马及学习翻译为先务”。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干脆取消了汉文教习。盛京宗学对学员按水平分等注册,定期考试,读书者给公费银米、纸笔、冰炭等。学制五年。校址在盛京城天佑门外。五年期满,学行优秀者,可到京师参与选侍卫、笔帖式。

 盛京觉罗最初就读于宗学之内。雍正七年(1729年),因觉罗学人数日多,始设觉罗学。即于宗学学舍旁另盖建了觉罗学舍,但并未设官专管,一直以宗学总管等“兼管觉罗学事。”《奉天通志》载:盛京觉罗学教习的内容、学制、生员待遇与宗学大致相同。但在学员毕业使用上差异较大,其肄业者只能“以盛京三陵及五部、将军等衙门、省城及口外笔帖式录用”。

 (二)八旗官学

 八旗官学是专门为教育八旗子弟而建的学校。松辽地区八旗官学中的盛京八旗官学设立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分设八旗左(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正黄、正红、镶红、镶蓝)两翼官学两所。“各旗选取俊秀幼童十名,每翼四十名。满学内各二十名,教读满书;汉学内各二十名,教读满汉书。并习马步箭。”[5] 学校事务由盛京礼部堂官管理。盛京左翼八旗官学校址位于盛京城东南角;右翼八旗官学校址位于城内西南角天佑门内。除盛京外,吉林、黑龙江地区亦有多处八旗官学,如吉林旗学、乌拉旗学、伯都讷旗学、额穆赫索罗旗学、珲春旗学、宁古塔满官学、宁古塔八旗官学、墨尔根八旗官学、三姓八旗官学、阿勒楚喀八旗官学、齐齐哈尔八旗官学、黑龙江城八旗官学、拉林八旗官学等。

 (三)八旗义学

 八旗义学是雍正、嘉庆、道光年间为八旗子弟贫不能延师者而设,并多在乡镇及偏远地区,招收八旗孤寒子弟。松辽地区八旗义学设立比较普遍,且多由官府兴办或参与,并视学校规模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为学田。盛京八旗义学设立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凡八旗子弟十岁以上者,各佐领于本佐领内各选一人。满洲幼童,授以满书满语,后又加学汉书、汉语,并习马、步箭。吉林、黑龙江地区的八旗义学设学时间较盛京为晚。但数量并不少,大致有:吉林府义学、乌拉汉义学、伊通州义学、长春府义学、敦化县义学、宁古塔义学、齐齐哈尔义学、双城堡义学等。

注文:

[1][朝鲜]《李朝宣祖实录》卷七十。

[2]  蒋良骐:《东华录》天聪九年二月。

[3] 《清太宗实录》卷五。

[4]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八。

[5] 《八旗通志初集》卷四十九。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