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辽朝统治者十分注意本朝历史的修纂,早在太祖耶律阿保机时,随着契丹文字的创立,便沿袭了唐朝以来的修史制度,在统治机构中开始设监修国史的官职,任命耶律鲁不古担任其事。不过,此时史官之设,只是徒有其名而已。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各项制度渐趋完备,修史之事方始见于著录,“诏有司编《始祖奇首可汗事迹》
(《辽史·太宗纪》)。辽景宗耶律贤以后,史学的发展,集中表现在修史制度的正式建立。从此时起,辽专在中央南面官统治机构中,专设国史院和起居舍人院两个修史机构,负责纂修本朝的历史。
(一)国史院的设置
国史院的设置始于宋朝,辽仿宋制而设。其史职,主要有监修国史、史馆学士、史馆撰修、修国史、同修国史等官职。监修国史一职,在辽代一般都是由枢密使兼领,以监督撰修本朝历史,故称监修国史。而唐、宋则是以宰相兼领之。辽景宗以后历代领监修国史衔的宰臣,据《辽史》可考者,主要有室、韩德让(耶律隆运)、刘晟(刘慎行)、马保忠、耶律良、窦庸、王师儒、耶律阿思、耶律白、耶律严等人。乾亨初年(979年),景宗以汉人室、韩德让、王师儒等人任监修国史。另据《全辽文》所录墓志,张俭、王敦等人也领有监修国史的职衔。史馆学士,乃为辽代所独创,其他朝代无此职。保宁八年(976年)辽景宗曾召见过史馆学士,但具体担任此职的史官姓名不详。史馆撰修,是唐代史馆中担任撰修国史、实录的主要成员,已沿唐制,设此职,主要撰修实录。辽代任史馆撰修的有刘辉等人。大安末年,辽道宗曾诏“以贤良对策,(刘)辉言多中时病,擢史馆修撰”(《辽史·刘辉传》)。修国史,始置于宋,是撰修国史的主要史官。辽仿宋制,设此史官。重熙年间(1032—1054年)辽兴宗曾以耶律、萧韩家奴等人任修国史之职,撰修诸帝实录。同修国史,也始置于宋,地位次于修国史,也是撰修国史的成员。兴宗时,刘六符曾任同修国史之职。[1]
(二)起居舍人院
起居院为宋初所设置,掌修起居注。辽仿宋制,不过改称为起居舍人院,隶属于门下省。辽沿袭唐、宋之制,在起居舍人院下,设有起居舍人、起居郎、修起居注、知起居注等史官,负责编修起居注。开泰五年(1016年)辽圣宗任程翥为起居舍人,又以杜防为起居郎。重熙中,辽兴宗曾迁耶律良编修起居注。重熙末,又任耶律敌烈为知起居注(《辽史·百官志》、《辽史·耶律良传》)。这里也要指出,辽代史官有时职责混淆,除了上述起居舍人院主要负责编修起居注外,国史院的修国史也编修起居注。比如,重熙年间(1032—1055年)萧韩家奴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辽兴宗诏谕萧韩家奴说:“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辽史·萧韩家奴传》)起居舍人院的史官职责是记录契丹皇帝的言行,根据起居注修纂“日历”,并逐日撰成有关朝政事务的编年体史册。当然,契丹起居注史官们也并非对皇帝“有言必录”,有些“忌讳”处,也必须“曲笔”。
注解:
[1] 《契丹国志》,卷十八《刘六符传》。
网页编辑:邵宝华
内容把关:白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