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名胜古迹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六镇之首说怀朔

作者 全荣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一卷•神奇的草原》
 

怀朔镇是北魏王朝在北方边境兴筑的六镇之一,位于今包头市固阳县东35公里

色尔腾山北麓,是迄今已发现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北魏古城遗址。怀朔镇地处大青山后,南面经昆都仑沟进入山前,北面可通至山后的草原地带,是北魏时期南北交通的咽喉,又是屏藩北魏都城盛乐和金陵(今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的战略要地,在北魏与柔然的冲突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386年,鲜卑族在领袖拓跋珪的领导下,建立了北魏政权。北魏军连续大败后燕政权的军队之后,进兵中原,尽收今山西、河北之地。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正式称帝。北魏前期的历朝皇帝都十分重视阴山地区的防务。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拱卫首都,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柔然军的进攻,于433年在平城以北建立了六个重要军事据点,历史上称之为“六镇”。这六镇从西至东分别为沃野镇(内蒙古五原东北)、怀朔镇(内蒙古固阳县东)、武川镇(内蒙古武川县)、抚冥镇(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南)、柔玄镇(内蒙古兴和县西北)及怀荒镇(河北张北县)。北魏有相当一部分主力军队集中在这六个军事重镇中。各镇的镇都大将,多为拓跋宗王或鲜卑八族王公。其中怀朔镇由于镇守北魏王朝北大门的中心地段,地位较其他边镇重要,兼领武川、沃野二镇军事以及与柔然办理外交事务。北魏永熙三年(537),朔州内迁,怀朔镇废弃。作为北魏六镇之首的怀朔镇从建立到废弃整整经历了一个世纪。

怀朔镇位于丘陵地带,城垣依地势而筑。古城东西长约1500、南北宽约1200,总面积180万平方米。现城墙已倒塌,残高11.5,城墙上还加筑有马面。南北两墙都不呈直线,南墙两侧向内折很多,因此城垣平面呈不规则的五边形。城内西北角加筑有子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角有一佛寺遗址。现今还能看到东、南、北三门。在东、南、北三门内,都有街道通至城内,南街与东街在城中心会合,形成丁字街;北街与东街又在其东会合,形成又一处丁字街。古城南现有三眼古井遗迹。

在怀朔镇古城中有大量的文物出土。在古城里,曾发现一尊铜铸小佛像和一批泥塑佛像残片、陶器残片,还发现各种建筑材料,其中有三角形莲花纹砖、莲花纹瓦当。

在怀朔镇遗址以北,发现20余座北魏墓葬,这些墓葬封土略高于地表。在怀朔镇遗址以南5公里处的油匠渠亦发现有北魏墓葬。在土默特右旗萨拉齐旧城以北2公里处曾发掘出建于孝文帝太和三年(479)的一处墓葬,出土了墓志砖,上铭“廉凉州妻姚齐姬墓”。

怀朔镇虽经历了1400多年的飚风流云,至今遗迹尚存。这座古镇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古迹、独特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追忆大漠历史风云的很好去处,内蒙古自治区已将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