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达斡尔族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达斡尔人的大轱辘车

作者 毅松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大轱辘车在达斡尔语中称为“达斡尔·特日格”(即达斡尔车),是达斡尔族的传统交通工具。传说达斡尔族17世纪中叶从黑龙江北岸南迁至嫩江流域时,就是坐着大轱辘车来的。可以说,达斡尔人制造、使用大轱辘车有着久

远的历史。

        

    达斡尔族的大轱辘车以轮大著称。在历史上,车轮的发明是科学技术史上的重大技术变革,而像达斡尔人这样弯制车辋,用车毂、辐条制作车轮,更是古代造车技术中的上乘之举。

农历三月,是达斡尔人开始制作大轱辘车的季节。人们6-8人组成制造大轱辘车的“阿那格”,其中有生产经验的人担任“塔坦达”,由年轻勤快的人当“图瓦钦”。他们套上马车、带上粮食,到山里搭起“绰荣格日”(窝棚),开始紧张的伐木造车劳动。车辋和车毂是大轱辘车的关键部件,都要用耐磨、韧性强的黑桦木精心制作。做车辋时,选择长3左右、直径10厘米的黑桦木杆,每次十几根装入顺山坡挖的窑里,盖上石板,从下面点火烘。待木杆被烘得柔韧有弹性时取出,将其一端放入地上固定着的木桩的叉口中,用力拉另一端使之弯成半圆形,并用柳条上弦定型晾干。制作车毂时,用直径40厘米、长50厘米的黑桦木,在中间凿出轴眼后烘干。半个多月后再在车辋和车毂上面凿20个安装辐条的眼。其他车辕、轴、车厢等,按尺寸采黑桦木或柞木,阴干后制作。各部件备齐后,经组装,大轱辘车就制成了。大轱辘车轮高约1.5,辕长4左右,套牛、马拉车。

达斡尔人把普通的大轱辘车称为“抗盖·特日格”,即敞车。出于遮挡风雨和美观的需要,大轱辘车还有三种变化。一种是苇厢车,称为“卡日奇木勒·特日格”,即在普通车车厢的左右和后部三面夹围苇子。另一种是篷车,称为“木拉日·特日格”,即在苇车厢的上面用粗柳条架设半圆形篷架,苫盖桦树皮或苇席子等。再一种是板篷车,称为“柯敖·特日格”,即用薄木板制成车厢和篷,有的还在厢板上雕绘山水图案。在这几种车中,普通车用于运输木柴、庄稼、饲草等,在运输燃用干牛粪时在车上放特制的大筐,运粮食也有专门的柳筐。苇厢车和篷车用于人乘,乘坐时在车上铺兽皮或毛毡。对于昼夜赶路的人,篷车就成为现成的就寝之处。从事放排生产时,人们也会把去掉车厢的两辆车连起来,用于运输较长的原木。

大轱辘车具有轻便、耐用、易修和多用的特点。由于轮子大,车轴的高度正好在所套牛马的腹部,能保持车辕平衡,减轻牛马拉车的耗力,在过小的土坎、石块和塔头墩子时,不会碰轴,而且可以在浅水处趟水过河。由于车毂大,具有较大的承重力,在重载或在颠簸不平的山路行走时,也能稳当。因此,大轱辘车不仅深受达斡尔人的喜爱,而且受到蒙、汉等民族农牧民的欢迎。

清朝光绪初年,随着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庙宗教活动的活跃,每年农历八月初到中旬举行的商业集市也兴盛起来。达斡尔人便开始利用大兴安岭东麓具有黑桦和柞树的资源优势,把大轱辘车推向了甘珠尔庙集市。为了在甘珠尔庙的集市上交易,进山制造大轱辘车的“阿那格”中,每人都要造能组装十几辆车的部件,每车上面各装三四辆车的部件,一个“阿那格”组成一个车队。出发前,要准备好路上的粮食、牛肉干等用品。有些人顺便带上烟叶、燕麦炒面、稷子米等特产,到集市上交易。

农历七月中旬,达斡尔族各村“阿那格”的车队陆续踏上翻越大兴安岭、赴甘珠尔庙集市的征程。据老人讲,一路走过的地方有库如奇、得力克日、查巴奇、吉登达瓦(兴安岭主峰)、冲克库勒(有盘山路)、博克图、额勒希、乌奴耳、乌兰韶日、海拉尔等地。车队经受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天亮动身,日落驻足,夜里人们就住在有篷的车里。每天走90里地,每走30里停下来休息吃饭,称为一个“博荣”。一路上比较艰难的是上吉登达瓦。到山脚下后,需先让牛马休息,待黄昏时开始上山。山路虽然不过1里多路,坡却很陡,说是“抬头望山顶都会掉帽子”。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拉马推车,终于都聚到了山上。松了一口气的人们坐在篝火旁,喝着烧开的山泉水,悠然地品论起牛马拉车的忠实奋力和自己洒下汗水的滋味。

经过半个月,辗转1300多里地的艰苦旅程,大轱辘车队可算赶到了甘珠尔庙。达斡尔人在集市上用大轱辘车交换来自各地蒙古族牧民的马,少数人也用车换羊皮、牛和猎枪。交换时,上一年最后一天的成交价,就是当年头一天的成交价。一般情况下,2-4辆车换1匹好马。行情随车马质量和供需数量发生变化。达斡尔人运去的大轱辘车都能成交。换回的马为自家使用,或再到嫩江流域出售,有的人家因此成为富户。达斡尔人每年有二三十个“阿那格”到甘珠尔庙集市上交易,一个“阿那格”带去约100辆车,每年运去的大轱辘车达2000多辆。海拉尔地区的达斡尔人也制作大轱辘车到甘珠尔庙集市上交换,有的人还到大兴安岭东麓取回黑桦木造车。甘珠尔庙集市上达斡尔族与蒙古族的车马交易持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20世纪80年代后期达斡尔人就基本不使用大轱辘车了。达斡尔人虽然告别了大轱辘车,用上了拖拉机、汽车、摩托车,然而,大轱辘车载着达斡尔民族走过的历史辙迹,却还清晰地留在达斡尔人的心里。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