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达斡尔族妇女是剪纸艺术的主要创造者,在她们的剪刀下,剪纸以其朴实、生动、典雅的风格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世界。达斡尔族的剪纸从其表现形式和功用上,可以分为“哈尼卡”剪纸、玩具车马剪纸、图样剪纸和装饰剪纸等几种。
“哈尼卡”是达斡尔语,即玩具纸偶。它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由剪纸的人物头形和圆锥形的人体组合而成,可以站立,有二寸到半尺高。女孩们玩的“哈尼卡”,既是一种孩子们自娱的游戏活动,又培养了动手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哈尼卡”的头形是把白纸对折剪出,虽然只在方寸之间,却有千变万化的形象,“哈尼卡”有不同性别、年龄的形象,其中中青年妇女的头形讲究华丽、优美,剪纸样式也最为丰富。其头饰包括发架、头簪、插花、鸟蝶、耳环等。头形剪纸以细腻、精致为特色,很少有重样的,充分表现了妇女们的灵心巧手。女孩们的一次“哈尼卡”游艺,也成为她们之间剪纸艺术的一场展示和竞赛。除了“哈尼卡”头形剪纸以外,也用对折纸剪出整个人形的“哈尼卡”,不仅有人的头形,而且包括人物的衣袍、手脚。有的还要为“哈尼卡”绘出脸谱、衣袍样子,更加突出了人物的特征。把剪纸用于儿童游艺的玩具“哈尼卡”,是达斡尔族剪纸的重要特色,也是达斡尔族对于我国民族剪纸艺术的独特贡献。达斡尔族的“哈尼卡”剪纸在母女中承传,在姐妹之间交流,使得这个优秀的民间剪纸文化能够世代相传。
用纸剪车、马等用于孩子游艺,也是达斡尔族剪纸的一个内容。剪出的马、牛、狗、鹿等,均为外形轮廓,多是立、走、跑的姿态,有的也剪出骑马、赶车的人物。这类剪纸造型质朴、粗犷,别有一番趣味。
达斡尔族在衣袍、手套、鞋靴、枕头顶、摇篮头衬、烟荷包等上面,总要缝上一些图案,这些图案是依据一定的图样(即底样,也称“花样儿”)来缝绣的。图样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墨绘图样,另一种则是剪纸图样。剪纸图样以其装饰性见长,应用于刺绣、衣饰中,以自身的样式为其他艺术的装饰风格提供了一定的借鉴。达斡尔族图样剪纸造型特点是以适合纹样为主,适合纹样是组织在一定外形中的图案纹样。对于枕头顶的方形,鞋面的船形,摇篮头衬的半圆形,荷包的葫芦、如意、石榴等形状,剪纸图样都要与之和谐搭配。剪纸图样内容很丰富,表达一定的情感含义。像仙鹤、松树表示长寿,喜鹊、梅花表示吉祥,还有对称的蝙蝠、云纹、莲花纹等。每个善于缝绣的妇女都有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剪纸图样。人们串门时少不了取出剪纸图样交流一番。好的图样总是被别人模仿剪取,在这个过程中又不断创新,推动了图样剪纸艺术的发展。
达斡尔族的装饰剪纸主要用于室内纸糊的天棚上。图案有很多,有龙凤图、云卷纹、花纹图案,图案四角对称。棚的四角也装饰角花,角花一般以云卷纹、蝴蝶纹、花纹为主,多是用红色等彩色纸剪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达斡尔族的剪纸艺术有了新的发展。60年代后期,剪纸艺术悄然流行,一些观赏性剪纸传入达斡尔人的生活中,如:领袖像、京剧人物、五谷丰登、鱼娃等,人们互相传阅、剪刻,还要比谁的剪纸多。这些剪纸经常被用做墙、窗、柜上的装饰。剪纸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一些达斡尔族专业美术工作者加入了剪纸的行列,在剪纸的内容、形式、风格、技法上虽然延承了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但已有了创新发展,并形成了达斡尔族现代剪纸艺术。吴月凤是内蒙古满归林业局幼儿园的教师,她的剪纸多取材于她熟悉的林区采集、伐木、大兴安岭的动物,以及少数民族生活。1996年,她举办了个人的“剪纸艺术展”。苏梅是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她的“哈尼卡”剪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她的剪纸作品多取材于达斡尔族的生活,耕种、打猎、捕鱼、采柳蒿芽、打曲棍球、荡秋千等在她的作品中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1995年,苏梅参加了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剪纸艺术手工表演,还出版了《苏梅纸艺术》一书。杜玉臻是黑龙江省北安农场的政工干部。她的剪纸装饰性强,内容有人物、动物、花草等,其中民族百花人物造型各有各的姿态,有弹琴的、看书的、制作工艺品的、提桶的、背枪的,每个民族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连服饰上的花纹都剪得很精致。1996年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杜玉臻剪纸艺术》一书。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