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鄂温克族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鄂温克族交通工具

作者 涂建军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活在大兴安岭森林里的鄂温克人,他们在游猎和不断的迁徙时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是很特别的,人们也许想不到,那就是驯鹿。鄂温克族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他们称家养驯鹿为“奥伦”,野生驯鹿为“索格召”。驯鹿具有鹿一样的角、牛一样的蹄、马一样的头、驴一样的身,所以人们俗称它为“四不像”。驯鹿是很美丽、强健的动物。驯鹿的个头比马小一些,不论雄雌都长着长犄角,其毛色有灰褐色、灰黑色、白花色和白色。驯鹿体轻、蹄大,善于在沼泽、密林、雪地中行走,被人们美誉为“林海之舟”。鄂温克人非常爱护驯鹿,把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并把驯鹿确定为自己民族的吉祥物。

驯鹿能负重百余斤,牵拉小车或雪橇时,负荷超过一百公斤。每小时可行走56公里。以狩猎为业的鄂温克人在森林里经常迁徙,猎人们搬家时,粮食、衣物、炊具和其他各种生活用品,搭“撮罗子”的桦树皮等,都要由驯鹿驮运,老人、妇女、儿童及体弱者也需乘骑。在日常出猎时,驯鹿可为猎人驮行装,打到猎物后,也用驯鹿驮回猎获的野物。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新中国开发大兴安岭地区,在森林资源调查、物探、修建铁路、护林防火以及支援部队边防建设等各项工作中,鄂温克族猎民不仅当向导,而且用驯鹿驮运物资、粮食、器材、柴草等。可见驯鹿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在交通并不发达的年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旅游业发展的今天,驯鹿也可以当做交通运输工具,来满足旅游爱好者们的好奇心,并能为他们留下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和美好的回忆。

皮船是鄂温克人使用的一种颇具特色的水上交通工具,经常用于渡河、捕鱼和狩猎。桦皮船非常轻便,有几十斤重,一个人可以扛在肩上走。它的制作工艺精湛,全船没有一块铁、一颗钉。鄂温克语把桦皮船叫“佳乌”,它是用松木板条做船身架,再包桦树皮为船身,桦树皮的接头处用红松根当线缝牢,针孔和接头用松树油掺桦树皮油为原料熬成的混合油涂抹粘实,以防渗水。桦皮船一般长5,高约50厘米,船腹宽约60厘米,两端尖细略向上弯曲,可乘五六人,能载一只大。使用时,用一根两头都可以划水的木桨划水,可一人划桨,也可以两人一同划两个桨,速度很快,能够逆水而上。行进在水中的桦皮船不出声响,在深水和浅水里都可以使用,是渡河和在河边狩猎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

过去,在其他地区居住的鄂温克人,根据使用情况不同,有各式大小不等的木船用于渡河和捕鱼。如在嫩江下网时,使用能乘坐十几个人的大船;下挂网时使用能乘坐两三个人的小船。

在北方漫长的冬季,大雪封山给交通带来不便。但是聪明的鄂温克人,从很早就创造了滑雪板和爬犁(雪橇)。他们踏滑雪板追击野兽,还用爬犁拉运猎获的野兽。登滑雪板的人喜欢在山坡雪皮比较硬的地方滑行,一般徒步走三天的路程,登上滑雪板当天就能到。

鄂温克人使用滑雪板的情况在《北史·室韦传》、《多桑蒙古史》、《元一统志》等史料中也有记载。据波斯史学家拉施特记载:“兀良哈人所居之地,山岳屹立,森林遍布,天时酷寒,冬日常猎于雪中,以名曰察纳之板系于足下,持杖撑雪而行。”说明鄂温克人从很早就开始使用滑雪板,把滑雪板作为冬季交通工具。鄂温克人的滑雪板长近2,宽20厘米,以松木为原料,前端呈弯状,后端呈坡形,在滑雪板的中间,有皮带子做成的绑脚装置叫“模哼模乐”,板下面贴有光滑的毛皮叫“卡亚玛”,它具有向前滑时阻力小,向后退时阻力变大的作用,有利于登滑雪板上坡。

鄂温克族儿童从12岁以后就学滑雪,父亲打猎回来,孩子拿父亲的滑雪板去练习,加上经常在互相之间进行滑雪比赛,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较好的滑雪技术。

过去在草原上的鄂温克人,主要交通工具有马、勒勒车、四轮车、“米日干”车、骆驼,冬季还有马拉和骆驼拉爬犁等。

勒勒车因轮子高大,又称为大轱辘车,过去是牧民必备的交通工具,尤其是在逐水草而居时,每家都要用十几辆车。勒勒车适用于草原、沼泽、河溪等地方行驶,曾有“草上飞”的美誉。勒勒车的原料过去主要为桦木,只是在轴毂摩擦部分有少部分铁。它全长约3.4,轮子直径约1.3-1.7,车宽约1,可载重约800斤。多以犍牛和马拉车,套马的车辕较短。近20年来,人们开始使用铁轮外套胶皮、铁辐条、铁轴带轴承、车身其他部分也全部铁制的勒勒车。

历史上,辉河地区的很多鄂温克人,每人赶7-10辆勒勒车,曾在海拉尔至卜奎(齐齐哈尔)之间、甘珠尔或贝尔湖至海拉尔之间拉脚运输物资。牧民搬家时,主人要坐在最前面的篷车,由女主人赶车,儿童坐在篷内。随后是每家都有的一两辆用来放置生活用品的库车。还有一辆装蒙古包的“哈那”、椽杆和顶口的车,一辆装蒙古包盖和围子的车,一辆装炉灶和室内各种盛器的车,一辆装箱柜的车,一辆装被褥、毡子等的车,三四辆装羊圈木杆的车。此外,还有拉水车、装牛粪车等。后面车的牵牛绳都拴在其前面车的后部,这样形成了一条浩浩荡荡的“草原列车”。

通古斯鄂温克人还使用四轮车和“米日干”车。四轮车前两轮小,后两轮大。前两轮能起转向作用,四轮都有起减震作用的弓片。以马拉车,其速度要快于勒勒车。“米日干”车只有两只轮子,也有减震弓片,车轴都有轴承,并有充气轮胎。它只能乘坐2人,既轻便又快速,被人们誉为“草原吉普”。近年来,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瑟宾节”和那达慕上,赛“米日干”车成为其中的一项比赛项目。2002年,在呼伦贝尔撤盟设市那达慕上,也举行了“米日干”车比赛,都有不少鄂温克族选手参赛。

现在,鄂温克族地区的交通运输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不但有了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而且在鄂温克族农牧民家里,也有了摩托车、小型拖拉机和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体现了鄂温克族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