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是热爱歌舞的民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歌舞娱乐活动和歌舞内容。
温克人的歌舞是受大自然的启迪而获得灵感的。以鄂温克族的天鹅舞来说,就融入了鄂温克族牧民喜爱天鹅的美好情感,他们把天鹅的动作移植于民族舞蹈的语汇。天鹅舞是在节庆和婚礼时跳的,参加人数不限,男性在外圈,女性在里圈。舞时,每个人伸展双臂,双肘下压,腕与手平,手心向下,随着音乐节拍上下轻摆手臂和手腕,男性向左方向转,女性向右方向转,并不时地内外圈交替,发出“咕”、“给”的呼叫声,恰似天鹅从空中降落。舞步矫健、优美、自信。传说在古代一次作战中,鄂温克士兵被敌军围困,在这危机时刻,远处传来“咕”、“给”的鸣叫声,如同千军万马飞奔而来。敌军顿时乱了阵营,四散而去。原来那是飞来的一群天鹅。而另一支在征战中掉了队的士兵迷失了方向,正在他们焦虑不安的时候,天上飞来一群天鹅,不停地鸣叫着,仿佛在呼唤“跟着我们前进吧”,于是士兵们增添了信心和力量,在天鹅的带领下赶上大部队。就是这段神奇的故事演变为天鹅舞,在民间流传了下来。
鄂温克族有许多种舞蹈,这些舞蹈是娱乐活动不可缺少的,舞蹈多为集体群舞,具有众人均可上场参与的特点。“阿罕拜”舞,也称“努日给勒”舞,以舞者们的歌声和呼号作为节拍,统一舞蹈的步调。舞蹈以“阿罕拜”的呼号开场时,参加者轮换着向左、右侧摆动手臂,也有一只手叉腰、另一只手立掌在胸前摆动的动作,有两手叉腰、挺胸对肩的动作,还有梳头照镜子、担水等动作,身体向左、右斜前方行进。在呼号“罕伯、罕伯”时,动作由慢加快,对舞者交换位置,循环往复。最后是两人一组面对面对舞,挥动一只手臂,或双臂扶腿交换位置,以热烈欢快的气氛结束舞蹈。“爱达哈喜楞”舞是表现野猪格斗的舞蹈。参加者穿上毛朝外的狍皮衣袍,两人一组,身体略向前倾,双手放在背后,用肩相互顶撞,嘴里不断发出“吼、吼”的声音,富有生动、风趣的特点。“巴勒图克卡南”舞,即跳虎。一般由五人参加,其中四人扮虎,威武地分站四面,一人扮猎物,站在“四虎”的中间。跳舞时,扮虎者双脚平行,双手扶腿,作半蹲状蹦跳,双脚同起同落,按节拍发出“吼、吼”的声音。扮猎物的人头戴帽子,左顾右盼,显出不安的神态,躲避追捕。直到一只“虎”把猎物的帽子叼起,舞蹈即告结束。鄂温克族还有“勃尤辛·额黑勒仁”,即猎人舞,其中有骑马、射击的动作,粗犷而豪放。
居住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民间舞蹈,别有一番风味。每当两个氏族的人们相聚在一起,或举行婚礼和过节时,人们便在夜晚点燃篝火,少则十来人,多则几十人,手拉手围绕篝火按太阳运行的方向,跳起欢乐的篝火舞。舞蹈以歌声统一节奏步调,通常是一个人领唱,众人跟着合唱,载歌载舞。歌中唱道:
兄弟姐妹相见是多么宝贵啊!
来,让我们歌舞吧。
不久,我们又要分开,
为了祝愿狩猎的丰收,
为了幸福的重逢,
我们欢乐地歌唱吧,
我们欢乐地跳舞吧!
鄂温克族的民歌有很多,内容涉及民族历史、生产劳动、社会交往、爱情婚姻、思念家乡、歌颂生活、抨击邪恶等。这些民歌中有的有固定的词曲,有的根据不同场景、不同心境即兴填词谱曲。许多歌曲本身是能为舞蹈伴唱的。鄂温克族民歌讲究押头韵,同样也是优美的诗,歌咏起来十分上口。在表达热爱故乡情感的民歌中,歌颂了家乡的山水风光,唱出了对于养育自己的故土的深深眷恋。在《美丽的辉河,我的家乡》中唱道:
金波闪光的辉河啊,
水流清澈的雅鲁河,
这是鄂温克人美丽的家乡,
是我生长的地方。
我放开嗓音歌唱,
鄂温克人可爱的家乡。
我放开嗓音歌唱,
用乳汁哺育了我的故乡。
在歌唱生产劳动的民歌和叙事诗中,赞美了珍珠般的肥美牛羊和色彩斑斓的马群,抒发了猎人喜欢山高林密的猎场,牧人热爱辽阔无边的草原的情怀。同时,还在《黄羊之歌》和《母鹿的歌》这类叙事诗中,以黄羊、母鹿的口气,唱出了猎人的勇敢和智慧。
在鄂温克族民歌中,歌颂爱情的很多。其中包含了对于不幸婚姻的痛恨和对于自由爱情的歌颂。在《心上的人哪,代苏哥哥》中唱道:
心上的人哪,代苏哥哥,
只有你和我情投意合。
站在高处,才能望得远,
相爱的生活,比蜜还甜。
在反映日常生活的民歌中,有对于骏马的赞歌,有酒歌,有摇篮曲,有婚宴祝辞和嫁女歌,也有想念家乡的思乡曲。这些民歌明快活泼,富有生活情趣,表达了真挚、深切的思想感情。在送姑娘出嫁的祝酒歌中唱道:
把用罐子盛着的酒,
敬给尊贵的亲家,
给将要出嫁的姑娘,
把最好的祝福送下,
像杨柳那样常青,
永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鄂温克族的歌舞艺术得到继承和弘扬,走上了更为广阔的舞台。1960年,鄂温克族自治旗乌兰牧骑成立,他们深入牧区,深入民间,从生活和民族文化中得到熏陶和启迪,创编了几十个反映鄂温克族生活的音乐歌舞节目。由艺术家创作的鄂温克族舞蹈《彩虹》,多年来深受各地观众喜爱。还涌现出了许多鄂温克族的作曲家、舞蹈家、歌唱家和其他音乐人才。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