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宾节”是鄂温克族古老而传统的节日,意为欢乐祥和。生活在大森林的鄂温克猎民,在极其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地生存,努力创造欢乐祥和、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为了振奋精神,鼓舞斗志,逐渐形成了一些集会活动的形式,“瑟
宾节”就是其中的一种。每逢“瑟宾节”,部落里的男女老少都来参加,由部落首领主持,猎人们在落叶松的间隙里点燃篝火,煮着熊脖、熊头。人们围着篝火边歌边舞,祭祀山神,然后举行晚餐,吃熊肉,喝熊汤。晚餐结束后,人们成群结队寻找理想树,把熊的颅骨盖挂在树枝上,以示崇敬,然后又载歌载舞直到黎明。
鄂温克族是人口较少的民族,历史上活动范围广,频繁地迁徙,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点。而且长期分散,交通不便,相互间很少交流,有些事物得不到完善,还没有传播开就消失了,如“瑟宾节”就已经在中国鄂温克人中失传。根据鄂温克族人民的愿望,经内蒙古鄂温克族研究会搜集和挖掘,历时两年多的酝酿和探讨,最后提出恢复和继续沿用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名称“瑟宾节”,节日时间选定在1957年恢复和统一鄂温克族名称的6月份,具体时间为6月18日。
1994年鄂温克自治旗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确立鄂温克民族节日“瑟宾节”的建议》,鄂温克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4年6月18日予以批复,确定每年的6月18日为自治旗鄂温克民族节日“瑟宾节”。其他鄂温克族聚居区随后也把这一天确定为“瑟宾节”。
1994年6月18日鄂温克族自治旗举行了盛大的第一个鄂温克族“瑟宾节”活动。这一天,鄂温克草原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景色怡人的巴彦胡硕敖包山上,一面面彩旗迎风招展,欢声雷动,草原上的鄂温克牧民迎来了首次鄂温克族“瑟宾节”,他们身着节日盛装,开着拖拉机、汽车,赶着勒勒车,来到节日会场,与来自各地的嘉宾共同欢庆节日。
节日活动有鄂温克族“彩虹”集体舞、中老年“努日给勒”舞、“乌日切”舞(天鹅舞),还有摔跤、角力、颈力等传统的体育项目比赛。
同时,在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扎兰屯市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阿荣旗查巴奇、得力其尔鄂温克民族乡,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苏木,黑龙江省讷河市兴旺鄂温克民族乡,都以不同形式举行了欢庆“瑟宾节”的活动,他们在甘河边、嫩江岸上,在山林里、田野上尽情欢歌跳舞,抒发对家乡、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鄂温克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瑟宾节”活动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篝火晚会,祭祀敖包,原始古老的民族文化,令人心旷神怡的草原风光,松涛激荡的森林,飞鸟嬉戏的湿地,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与山川河流大自然同生存的境界。还有鄂温克族民间歌舞表演与传统的体育项目比赛,如唱“扎恩达勒”、跳“努日给勒”、抢“枢”、赛马、摔跤等。十多年来鄂温克族“瑟宾节”已发展成为集旅游、民族文化、经贸为一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身的节庆。2001年,鄂温克族自治旗举行了别具一格的节日活动,即“2001年鄂温克族瑟宾节暨赛牛大会”,在悠扬的鄂温克族歌曲声中,鄂温克族时装队的表演、少年博克队的表演博得了一阵阵的掌声,还有鄂温克、达斡尔、蒙古、布里雅特等表演方队,他们优美、粗犷、奔放的舞姿,体现了生活在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各民族团结和睦,也让人们领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除传统的体育项目外,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首次举行的优质奶牛赛,分一、二、三等奖,优胜者发万元奖金,鼓励牧民多养牛、养好牛,同时也预示着新型牧区从传统的牧养习惯向现代化牧养方式过渡。节日活动邀请了俄罗斯联邦乌兰乌德市、布里雅特共和国代表团、加拿大专家及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内外的客人。节日活动期间,举行了经贸洽谈会、项目推介会,还签订了友好旗市协议等。
近两年,鄂温克族自治旗还在“瑟宾节”期间推出了深入牧民家庭的旅游项目,让游人感受鄂温克草原牧民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
在鄂温克草原、松嫩平原、大兴安岭的茫茫森林,还有风光旖旎的雅鲁河、阿伦河,居住着亲密团结的鄂温克、汉、蒙、达斡尔、鄂伦春、满、回等各族人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还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珍贵的樟子松林,疗效神奇的矿泉,肥沃的田野,星罗棋布的众多湖泊,这里是远离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绿色净土。鄂温克及各族人民真诚欢迎国内外客人的光临,在庆祝鄂温克族“瑟宾节”的大好季节里,满目碧绿、彩蝶纷飞的神奇土地会令你流连忘返,正如歌中唱的那样:“千里草原铺翡翠,天鹅飞来不想回……”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