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民风民俗>>鄂伦春族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鄂伦春族的节日

作者 白梅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二卷•永远的故乡》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近现代,鄂伦春人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宗教信仰也淡出了鄂伦春人的思维,“莫昆”大会和“奥米纳仁”已被篝火节所取代。现在的鄂

伦春族受其他民族的影响,也过中秋节、端午节、新年等节日。

 

春节对于鄂伦春人来说是庆祝狩猎丰收、辞旧迎新的喜庆日子,因此鄂伦春人对春节十分重视,出门的人在春节前一定要赶回家团圆。为了过好春节,鄂伦春的猎手们从腊月初就进山打猎,准备下大量的狍子肉、鹿肉、肉和野猪肉,并用皮毛换回布料、米面和烧酒。心灵手巧的妇女们也用夏季就熟好的皮子精心地为家中的每个人缝制好了新衣袍。家家户户都把“仙人柱”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春节的到来。

除夕之夜,鄂伦春人点起象征兴旺的篝火,吃着丰盛的团圆饭,这就开始过年了。鄂伦春族的年夜饭没有什么讲究,但和汉族在年夜饭中一定要有鱼,并且大年三十的鱼要剩一些象征年年有余一样,鄂伦春人认为除夕吃得饱饱的,一年都会丰衣足食,因此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都要拿出来,让大家吃个够。鄂伦春族的饮食以食肉为主,在猎物充足的时候,一个成年人一年要吃大约400公斤的肉。鄂伦春人食用兽肉的方法和制作肉食的种类很多,在烧、烤、煮、熏中表现出极大的民族特色。鄂伦春人和北方很多从事畜牧业的民族一样,喜欢吃手把肉。煮手把肉时只放很少的葱、姜和盐。吃手把肉时,一般只蘸盐汤或韭菜花,免得调料多了压住了肉的鲜味。吃过肉后,再吃几碗用肉汤煮的肉粥或柳蒿菜,这对鄂伦春人来说,是很丰盛可口的饭菜了。吃过正餐,主妇们摆上松子、榛子等干果,拿出来秋季存放在桦皮桶里的都柿酱。这是孩子们喜爱的食品,紫红色的都柿把小孩子们的牙齿和舌头都染成了紫黑色,孩子们聚到一起,大家伸出舌头、呲着牙齿,比一比谁的更黑一些,充满了童趣。

除夕之夜,鄂伦春人全家要在长辈的带领下,供奉神灵,保佑人人平安,狩猎丰收,全家过好日子。

鄂伦春人要在除夕夜给家里人和亲属关系比较近的长辈拜年,晚辈给长辈磕头敬酒,祝福老人安康长寿。老人则祝福子孙们多打野兽,好好养育孩子,合家美满。大年初一、初二,同一个“乌力楞”的人们开始互相拜年。每个人都身穿节日盛装,到“仙人柱”里给老人磕头问安,平辈见面互相行屈膝礼问好。初三,人们到其他“乌力楞”的亲戚家拜年,首先是给舅舅拜年,外甥给舅舅拜年后,舅舅要送给外甥一匹马。鄂伦春族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民族,不论大人小孩,对长辈都非常尊重,老人说话,晚辈要认真听,不乱插话,即使对年纪比自己小但辈分大的人,见面也一样请安。老人们也非常自重,一言一行都为后辈做榜样。鄂伦春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至今流传,不懂或违反礼仪的人会受到别人的耻笑和长辈的教训。

鄂伦春人春节一般过到初五。这几天,大家拜年、喝酒、唱歌、跳舞、摔跤、射箭、赛马,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从初六开始,男人们就又出发去打猎了。但正月十五还要热闹一下,仍然要喝酒、唱歌、跳舞。鄂伦春人有正月十六抹黑脸的习俗,据说抹上黑脸能驱赶邪气和鬼怪,一年里平平安安,这天也叫抹黑日。从早晨开始,孩子们就这家串那家、那家串这家地嬉笑着互相抹黑脸,除了儿子、儿媳与父亲,大伯子和弟媳之间不能互相抹黑脸之外,其余的人都可以互相抹。青年人磕个头后给老年人抹上黑脸为老人驱病除邪,老人也会微笑着接受青年人的祝福。

“莫昆”是鄂伦春族氏族社会的组织形式,“莫昆”大会是氏族最高权力机关,鄂伦春人称全体氏族成员参加的氏族大会为“莫昆乃岳苏”。选举氏族长“莫昆达”的大会10年召开一次,召开氏族大会时,要杀牲祭祖,举行唱歌、跳舞、摔跤、赛马和射箭等娱乐活动。

“奥米纳仁”是鄂伦春萨满教大型的祭祀活动,也是举族盛事。鄂伦春人民所信奉的萨满教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的古老宗教,对于民族文化遗产有着特殊的保留传承作用。萨满跳神时的音乐、舞蹈具有远古传下来的韵律;萨满口传心授的各种祭辞,包括了民族的起源、氏族的形成、英雄与恶魔的斗争等等内容,成为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口头经典。在“奥米纳仁”活动中,许多萨满都要跳神,通过跳神学习、交流法术。萨满跳神时,边击鼓边舞边唱。当神灵附体时,萨满咬紧牙关,双目紧闭,周身晃抖,神衣上的铜铃挂珠相互撞击,夹杂着低沉急促的曲调和节奏,气氛紧张、神秘。

鄂伦春人世世代代生息在苍茫林海之中,以狩猎为生,与火结下了不解之缘。1991年,鄂伦春自治旗根据鄂伦春族的传统和群众的意愿,将每年的618日定为“篝火节”,成为了鄂伦春族的民族节日。“篝火节”的白天,老人们用民族语言深情地讲述“莫日根”和“枣红马”的动人故事,用沧桑的歌声表达这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拼搏不止的奋斗历程。摔跤、拔河、掰腕、颈力赛、划船、采集、叉鱼等传统项目纷纷登场。夜晚,当熊熊的篝火照亮了夜空,德高望重的鄂伦春老人吟唱起颂词,祈福鄂伦春民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亲如一家,共同繁荣发展。群情雀跃的人们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民族舞蹈,欢歌笑语声久久萦绕,直到深夜。

 

网页编辑: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