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文学艺术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敛气凝神听绝唱
—— 呼麦

作者 暴雅艳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三卷•圣洁的彩虹》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呼麦演唱者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从而形成

罕见的多声部形态;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据蒙古人传说,古代蒙古先民们在深山中活动,见河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便对这样的声音加以模仿,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呼麦。因受到特殊演唱技巧的限制,呼麦的曲目不是特别丰富。主要有咏唱美丽的自然风光、表现和模拟野生动物的可爱形象、赞美骏马和草原三种类型。从其音乐风格来说,呼麦以短调音乐为主,但也能演唱些简短的长调歌曲。

    从发声原理来看,呼麦应看做是人声潮尔的特殊形态,是浩林·潮尔合唱艺术发展和升华的必然结果。古代,蒙古人参加战争时,作战前均须高声歌唱潮尔合唱,狩猎成功后也会尽情宣泄,狂热歌舞。在排山倒海般的潮尔声浪中,自然产生出飘渺的泛音效果。经过长期探索,终于创造出呼麦这一奇特的声乐形式。呼麦的产生和发展,是蒙古音乐发展的产物,标志着蒙古音乐在声学规律的认识和掌握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相传,早在13世纪蒙古草原盛行英雄史诗说唱艺术时呼麦就已十分盛行了,而据音乐学家们考证,在我国诸多古籍中(包括《诗经》)记载的北方草原民族的一种歌唱艺术—“啸”,就是浩林·潮尔的原始形态。如此,呼麦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2300年以前。

    正因如此,为当代蒙古民族继承并传播开来的呼麦艺术,不仅轰动国际乐坛,也引起世界各国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艺术学等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普遍关注,更为民族音乐学家、声乐界专家学者高度重视。蒙古国已把呼麦艺术列为国宝;俄罗斯图瓦共和国则视呼麦为“民族魂”。两国均已把呼麦艺术发掘、研究列入国家艺术重点学科,并引入蒙古族声乐教学体系之中。我国中央音乐学院也把呼麦艺术列为国家艺术学科重点课题—《世界民族民间音乐》中的重要部分,并由著名民族音乐学专家牵头主持研究工作。

    呼麦在内蒙古草原已绝迹了100多年,在我国新疆阿尔泰山区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麦流传,但也濒临失传。所以,挽救、发掘并发展这一原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乃是我国音乐界的当务之急,这项工作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内蒙古学者莫尔吉胡、达·布贺朝鲁等人就开始了关于呼麦的考察研究和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蒙古艺术界的有识之士,已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途径学习呼麦艺术,并得到较快提高;内蒙古歌舞团、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蒙古族青年合唱团先后把呼麦推向演出舞台,使更多听众能够有机会欣赏到神奇雄浑的呼麦。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