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主页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首页>>专题主页>>新闻出版

   
专题导述
地域风貌
丰富资源
自然景观
名胜古迹
人文历史
民风民俗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
社会科学
新闻出版
体育竟技
   

走向世界的草原
—— 《草原》文学月刊

作者 暴雅艳     来源《文化内蒙古第三卷•圣洁的彩虹》
 

    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省级汉文文学月刊《草原》,创刊于1950年10月。《草原》不但是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创刊最早的文学刊物,而且也

是在全国各省市创刊最早的文学刊物之一。《草原》从创刊至今已历经55个年头,它以其独特的办刊风格、浓厚的草原情结,深深地扎根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始终矗立在中华文坛的前沿上。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联成立后,《草原》由文联主办。《草原》在50多年的办刊中,始终不渝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贴近社会、贴近群众和贴近生活”,培养和扶持各民族作者,团结老、中、青三代作家,立足本区,面向全国,刊载歌颂共产党、歌颂民族团结、歌颂社会主义、歌颂改革开放、歌颂时代精神的各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草原》,今天之所以茁壮成长,绿草如茵,硕果累累,与自治区历届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怀是分不开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在《草原》前身《内蒙古文艺》的创刊号上题词:“发展内蒙古民族人民大众的文艺,内蒙古文艺工作者应亲密团结,共同为人民服务。”且一直指引着《草原》的前进方向。老一辈革命家杨植霖曾轰动一时的革命回忆录《王若飞在狱中》就首次发表在《草原》上,后结集成书,成为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读本,影响和鼓舞了新中国的几代人,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自治区多届党政领导也曾在《草原》上发表过作品。新时期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以及前自治区领导布赫、乌力吉、乌云其木格,自治区党委副书记陈光林、杨利民等领导同志都曾在《草原》上发表过诗文和摄影作品。他们的作品成为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珍品,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草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原》也得到了我国著名作家的扶持和关怀。郭沫若为《草原》亲笔题写的刊名一直沿用至今。茅盾、老舍、曹禺、林风眠、叶圣陶、田间、翦伯赞、郭沫若等大师们五六十年代也都曾在《草原》上发表过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50多年来,从《草原》上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在自治区、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作家。许多文学前辈、著名诗人、作家,如周戈、韩燕如、陈清漳、孟和博彦、达木林、云照光、玛拉沁夫、安柯钦夫、敖德斯尔、张长弓、扎拉嘎胡、安谧、明斯克、纳·赛音朝克图、超克图纳仁、贾漫、汪浙成、张志彤、邓青、杨平、照日格巴图、丁茂等不但在《草原》工作过,而且都在《草原》上发表过作品,有的作品从《草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文学殿堂的瑰宝。如云照光的作品《蒙古小八路》、玛拉沁夫的作品《茫茫的草原》等都在全国产生过极大的轰动效应。

    改革开放以来,《草原》为培养年轻一代的各民族作家,发表具有时代精神的、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草原》在全国文学评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评奖、自治区最高文学奖“索龙嘎”文学评奖以及自治区“五个一工程”评奖中,多项作品获奖。尤其是在中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专类评奖中,《草原》发表的作品占去“半壁江山”,显示了《草原》这块文学阵地的深厚、博大和肥沃,可谓中华文坛上的一支奇葩。

    《草原》风雨兼程半个多世纪,承接着历史的传统,以坚定的步伐迈入21世纪。面对新世纪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新使命,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以繁荣内蒙古的文学事业和培养新世纪文学英才为己任,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培育民族精神,树立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

    跨入新世纪的《草原》,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努力使《草原》的作品质量和办刊水平再上新台阶。全面改版的《草原》,彻底改变了包装风格,提高了印刷质量。现在与读者见面的《草原》精美大方、装帧上乘,令人爱不释手。在努力提高办刊质量的同时,注重培养扶植各民族作者,不遗余力地举荐新人,千方百计地提高作品质量。近几年来,在《草原》上发表的60多篇(首)作品被《小说选刊》、《诗选刊》、《散文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等全国各类选刊选载。如此大量的作品被选刊选载,这在《草原》的历史上未曾有过。这充分证明《草原》的作品质量在不断提升,《草原》的作者队伍在不断壮大,《草原》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日益彰显。与此同时,《草原》在努力成为自治区党和政府在文学领域的喉舌,为自治区文化建设做了不懈的努力。抗击“非典”期间,《草原》编辑出版了抗击“非典”专辑,并向自治区抗击“非典”指挥部赠送了刊物,及时反映了抗击“非典”全民一心、众志成城的风貌,鼓舞了斗志,坚定了信心。对此,内蒙古电视台、《文艺报》、《文学报》、《作家通讯》进行了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为配合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草原》开辟了“民族文化大区建设论坛”专栏,组织发表了数篇很有见地的、极有分量的优秀论文,为促进自治区民族文化大区建设搭建平台,发挥作用。

 

网页编辑:李萨日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