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文化大系研究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多中心发展论和发展不平衡论
--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规律和中国文明的起源



佟柱臣

  从物质文化上看,裴李岗有圜底近平钵和圜底三足钵,也有敞口深腹罐、弯月形双耳圆腹壶、敞口圆腹锥足鼎35,这些器形可与磁山·老官台同类器相对比,是属于早期形制。至于裴李岗与庙底沟一期之间器形尚不太衔接,暗示中间距离较大。但是磁山172号灰坑有曲折纹彩陶片,表明

早期已经出现彩陶36,磁县界段营出土的弯月形耳圆腹壶,也说明河北仰韶文化见到了裴李岗器形,磁山与界段营虽然不属于这个文化系统,但是可以作为旁证。其次庙底沟一期有的陶钵已成平底,还有釜形鼎和重唇尖底瓶以及繁缛的花瓣纹彩陶图案等,既表示了庙底沟文化的特征,也显示了比裴李岗类型有了极大发展。至庙底沟二期,出现了平底碗,钵已少见,罐的形制接近一期,还有圆腹鼎和袋足斝以及交错斜线纹彩陶盆和小口尖底瓶,证实了与庙底沟一期的联系,但新出现的篮纹等,透露出界于三里桥龙山与王湾三期之间的迹象。王湾三期,碗仍是平底,罐腹更深,斝成平底,出现了鬹和鬲,更有折腹盆,表明比庙底沟二期在种类上有所增多。至于二里头文化已是探索夏文化的对象,如平底深腹罐都与王湾三期接近,而鼎底渐平37,鬶身更高,大口尊、三足盘也代表二里头晚期文化的特点。总起来看,庙底沟文化系统发展的过程还是很清楚的。而这个文化系统主要分布在大河南北,所以豫西3839、晋南是庙底沟文化系统中心。

  (四)大汶口文化系统中心

  大汶口文化系统中最早的地层,是滕县北辛40,与北辛相似的也见于兖州王因第五层和大汶口遗址下层,这表明王因或大汶口都有相当北辛文化这一段。其次大汶口文化早期,王因四层代表早期(一),三层代表早期(二),二层代表早期(三)41,大汶口文化中期有大汶口遗址早期、中期墓葬和西夏侯下层墓。大汶口文化晚期有大汶口遗址晚期墓葬和西夏侯上层墓。日照东海峪的地层是非常关键的,它的下层相当大汶口文化晚期,中层为从大汶口文化晚期向山东龙山文化的过渡层42,第一次证实了山东龙山文化源于大汶口文化。而上层则属山东龙山文化早期。如此从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早期[王因早期(一)、(二)、(三)]→大汶口文化中期→大汶口文化晚期→东海峪大汶口文化晚期向山东龙山文化的过渡期→山东龙山文化早期,这个文化发展序列是很明确的。

  从物质文化上看,最早北辛文化中的罐形鼎、圜底钵和小口双耳壶,都与裴李岗的同类器形相似,证明这是较早一段的遗存。到大汶口文化早期,王因早期(一)的釜形鼎、罐形鼎虽然折腹部分更加规整,但是其为圜底这一点还是与北辛一致的。同时出现了粗而短的觚形器。到王因早期(二),器体变细,上有弦纹,喇叭形口。到王因早期(三),器体中间有凸棱,形式更加别致。这一时期的折腹彩陶盆,肩上红地绘白彩连山纹套饰菱形纹,花纹十分瑰丽。值得注意的这一期出现了实足鬶43,它是山东目前最早出鬶的地层,也是鬶起源于山东大汶口文化的最好证明。直到大汶口遗址早期,这两期都是实足鬶,可是到了大汶口遗址中期,出现了高裆袋足鬶,以三个袋足为腹,没有明显的腹部,鬶从实足发展成空足,形式上起了很大变化。同时大汶口遗址早期虽然仍见圜底折腹鼎,但是已有平底折腹鼎,鼎开始见平底。大汶口遗址中期出现了高柄杯,器身矮而粗,到大汶口文化晚期即大汶口遗址晚期,高柄杯出现束腰,柄径很细,并有镂孔、喇叭形座。至于鬶已成圆腹,袋足变短。此外有彩陶背水壶,其颈上绘黑彩同心圆纹,肩部绘黑地白彩涡纹,腹部绘黑彩白边三角形纹,图案艳丽。与大汶口遗址晚期相当的东海峪下层,也出土了与大汶口遗址晚期同样的圆腹鬶和黑陶高柄杯与平底鼎。特别是莒县陵阳河灰陶缸上的文字符号44,已经达到了文字出现的前夜,也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的精英。东海峪中层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向山东龙山文化过渡的层位,这个层位中仍见平底鼎,是下层平底鼎形式上的延续,而黑陶高柄杯上的镂孔,比下层的更加玲珑剔透。到东海峪上层出现了宽沿高柄杯,形式益发展。陶鬶的腹部成筒状,颈部仰天,呈直颈了。特别是鬼脸鼎足的出现,是代表山东龙山文化的重要标志。综上所述,从北辛到王因到大汶口遗址早期都可以看到圜底鼎,是圜底鼎形式的延续。王因早期(三),开始出现实足鬶,大汶口遗址中期开始出现袋足鬶,直接延续到山东龙山文化晚期。而觚形器代表大汶口文化早期,高柄杯则从大汶口遗址中期发展到山东龙山文化晚期。这些器形上的联系和变化4546,说明了大汶口文化系统的具体演变过程。大汶口文化系统主要分布在泰山至东海之间,所以海岱地区47是大汶口文化系统中心。

  (五)河姆渡文化系统中心

  河姆渡文化在地层上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4849,其第四层为河姆渡第一期文化,第三层为河姆渡第二期文化,第二层为河姆渡第三期文化,第一层为河姆渡第四期文化。这四期文化是前后相连的,构成了单一的文化系统。余姚朱山见河姆渡四、三、二层。慈溪童家岙见河姆渡四、三层,宁波妙山见河姆渡四、三、二、一层,舟山群岛定海十字路见河姆渡二层,圹家墩见河姆渡一层,所以早期主要见于宁绍平原上,晚期更扩展至舟山群岛一带。


1234567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