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文化理论  
  史前史研究  
  考古专论  
  红山·辽西文化  
  北方文明和草原文明  
  华夏源流  
  文化大系研究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  
  学术综述  
  文化交流  
 
 
  首页>>草原文化>>文化大系研究
我国古代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的形成及其交流


汤晓芳

  本文所讨论的我国古代的文化问题,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即包括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我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之特点,这些特点互相交叉与融合,呈现出一种多元结构。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碰撞、交流和融合的比较研究,是我

们从整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及其发展轨迹的重要途径。

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南北两种文化的前提性因素

  人类历史和文化的发展,要受到多种社会条件(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制约,而自然地理条件又为生产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物质材料,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类文化的发展趋向,而且越是在生产力低下、对自然依附性越强的古代,这种影响力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因此,人类文化的发展是以自然为基础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性因素。

  在我国大陆内部,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及随之而形成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不同,最初的文化形态可分为草原型和农业型两种。从地域分布来看,两种文化虽有交叉,但总体上两者还是较分明的:大兴安岭以西,天山以东,燕山、秦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以北的地区及青藏高原为草原型文化,其他地区为农业型文化。这两种文化殖生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其特性和发展的态势亦不同。

  我国古代北方,阴山以北,大兴安岭以西(俗称漠北),多戈壁、大山,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大;春秋干旱少雨。每年有一半以上时间因大陆高气压笼罩,为世界上最强大之蒙古高气压中心,是亚洲季风区冬季寒潮的源地之一,无霜期短,降水量少。地表为粗砂、砾石,只有稀疏杂草生长。阴山以南,燕山、祁连山以北地区(俗称漠南),地表植被比漠北略好,但受蒙古气压影响,气候寒冷,不宜农作物的生长。以上地区的人们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围绕畜牧业而创造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我们称这种文化为草原文化。  自古以来,阴山南北的草原地区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目前发现的分布密集的阴山岩画,栩栩如生地向我们展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艺术审美及原始信仰,是形象而真实地反映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的艺术长廊。在丰富多彩的岩画造型中,有各种野生动物、家畜,有个人行猎和集体围猎的狩猎场面,有部落战争图,及反映宇宙崇拜的日月星辰图,游牧人的居室穹庐毡帐、敬祭神衹的人牲物牲和各种记事符号等。这些岩画富有浓郁的草原游牧生活气息,既展示了游牧民族借以生存的水草丰美、树木茂盛、百兽出没的自然环境,也表现出他们以畜牧和狩猎为主的生产方式,及其由此而产生的文化形态,从而以其独有的价值揭示了游牧社会从野蛮到文明、从氏族部落到阶级社会演化的历史轨迹。在河套鄂尔多斯地区发现的匈奴墓葬中,有大批以各种动物图案和饰纹装饰的青铜饰品及精美的金银饰品,反映了游牧民族对草原生活的赞美和热爱。这些实物遗存,是我们了解原始草原文化特征的有力证据。

  由于游牧民族频繁流动和迁徙的原因,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极少,有关他们的文化记载在汉文资料中得到反映。公元1世纪,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匈奴作传,留下了关于草原文化的记述和当时人们对草原社会的认识。《史记·匈奴列传》载:“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驼、驴骡、駃騠、騊駼、驒騱。……逐水草迁徙,毋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铤。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礼义。自君主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这一段记述,形象地勾画出北方草原的社会面貌。  依据实物资料和文献记载,古代草原文化的主要特征是:

  1.围绕游牧狩猎的生产方式,赞美赖以生存的草原和牲畜,以动物形象为主的文化艺术形态。


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