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绪论  
  地理环境  
  经济土壤  
  史前文化  
  制度文化  
  语言文字载体  
  青铜时代与铜鼓文化  
  饮食文化  
  服饰文化  
  风格迥异的建筑  
  民间工艺美术  
  绘画与石雕石刻  
  歌舞之乡  
  地方剧种  
  民族传统体育  
  贵州教育  
  学术与科技  
  贵州文学  
  宗教信仰  
  贵州民俗举隅  
  贵州文化与现代化  
 
 
  首页>>贵州文化>>宗教信仰
道教与巫道混杂


道教传入的时间与佛教差不多,大抵在唐宋之际。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和战国秦汉之际的神仙方术,把道家的哲学思想与民间信仰结合起来,在东汉明帝时形成宗教。唐、宋时期道教大盛,金、元时分为两大教派,即以符为主的正一道和以修仙炼丹为主的全真道。宋代皇帝崇尚道

教自真宗始,“及澶渊既盟,封禅事作,禅端沓臻,天书屡降,异迎奠定,一国君臣如病狂然”。南宋时,北方出现了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南方则有神雷、清微、东华、天心诸派及净明道,当时传入贵州的是何教派,现已无从稽考。

道教传入贵州最早的时间是北宋乾隆年间(963~986年),(嘉靖)《思南府志·祠祀》记载:“三清观,在(印江)县西四里,宋乾德间建。”三清观供奉元始天宗、灵宝天宗和道德天宗,是目前所知贵州最早的道观。同书又载:“鬻履道人,宋开宝间(968~976年),铜仁瓮蓬寨人杨再从,崇尚修炼。”《松桃厅志》说:“天龙杨公即杨再从,幼好道术,袭平头司长官,觐归旋殁,葬正大营将军山,屡著灵异,至今土人虔祀之。”说明铜仁、松桃一带,民间深信道教。思州的道教,很可能由黔州一带传入,《舆地纪胜》载,彭水县界有龙兴观,黔州城北140步有万寿宫,仙逸有何昭翰,曾经在黔南做过官,后来崇道住四川青城山。南宋以降,道教传入播州,颇受土官杨氏重视,杨粲崇奉佛道,在普济桥建琳宫梵刹。宋宁宗嘉定初,在播州治东桃源山建玄妙观。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土官杨价登高眺望,谓城西碧云峰下公府西北隅“隐然有神仙窟宅之气”,于是创建宫观,题名为“大报天正一宫”,后称玉皇观,这大概是正一道传入的一个证据。从现已发掘的大批宋墓来看,道教在播州的影响很深,它不但起到土官以“神道设教”来维持其社会秩序的作用,而且对当地民风民俗产生了重大影响。杨粲墓的道家气息很重,不但墓葬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方位修建,而且石刻中多有道教符文,杨粲墓的镇墓石上还刻有“太一上治皇天土”的字样。仁怀县两岔河宋墓群中,立有刻着八卦的方石,门额上还题刻“蓬莱洞天”、“广寒仙窟”字样。《遵义府志》录有一通宋代所刻的《八卦碑》,其立碑处在桐梓县北230里的碑记坝,上有“山川堂记”4个篆字,下列八卦图形。

元朝统治者重视全真教,曾刻过《道藏》颁布天下。元代时,道教在贵州的传播有所扩大,《大明一统志·播州宣慰司》载:“集真观,在宣慰司治西,元至正间建,本朝洪武末重修。冲虚观,在真州长官司治北,元建,本朝重修。”(嘉靖)《贵州通志·寺观》载:“大道观在治城中(按:即省城),元至正间建,旧名崇真,洪武间重修,道纪司在侧。”见于史籍的真人,有鬻蓰道人、陈致虚、李珏、涵蟾子等。陈致虚,号观吾,一号紫霄上阳子,庐陵人,尝从缘督真人赵友卿接受金丹妙道,遍游黔中,与思州宣慰使之弟田琦炼丹于不圣山岩室中,撰有《参同契分章注》3卷,《金丹大要》10卷。李珏,蜀人,隐居青城山为道士,修黄老金丹之术,后至真州玉虚庵,以道授紫霞,羽化去。涵蟾子,不知何许人,《紫霞山记》称:“山去播南三十里,乃涵蟾子炼丹之地。”他对炼丹很有研究,曾辑有《金丹正理大全》一书,上题“紫霞山人涵蟾子编辑”。

入明以来,道教在贵州的传播远胜于宋、元,与佛教一样,同样是“敷训导民”的一种手段,于是,在朝廷及地方官员的支持、推动下,各府、州、县及卫纷纷创建道观,并设置道教管理机构道纪司及道正司、道会司,颁发《道藏》,授给道士度牒,致使道教在贵州的传播出现了新的局面。宋、元时形成的五大教派,即正一道、全真道、真大正道、太一道和净明道,自明以来大都归入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

明朝统治者从治国的立场出发,认为全真道“独为自己”,而正一道可以“益人伦,厚风俗”,以此褒正一而抑全真,与元代独重全真道截然相反。不过,贵州的情况有所不同,正一道在官府的支持下固然大有发展,但全真道也并未衰落,因为,贵州对道教来说,原先是一片空白,宋、元时全真道已先入为主,《悟真篇三注》说:“(全真道士)遍游夜郎、邛水、沅芷、辰阳、荆南、二鄂、长沙、卢阜,江之东西,凡授百人。”何况,明代在内地受到排斥的全真道人也乘贵州对道教控制不严之机潜入进来。

播州仍然是道教传播的主要区域,杨氏土司除重修元代所建的观阁外,又于正德年间在高坪北面的紫霞山建先天观,嘉靖间在桐梓城北120里建黄沙坝,万历间又于黄平五台山建玉虚府,在金凤山上建白帝庙,平越的高真观也是这一时期所建,道教盛极一时。杨氏土司,崇道者不乏其人。宣慰使杨爱,因为笃信道教,自号“一元道人”。他的儿子杨斌,更是迷信道教,虽然正德年间袭昭勇将军之职,以播州宣慰使升授四川按察使衔,但他却无心做官,将官位让给其子杨相,自己“乃欲借神仙隐名”,随道人白云霞学道,自名“道凝”,又名“洞清”,字“全之”,号“颠仙”和“神霄散吏”,成为一名全真道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杨斌在紫霞山开凿石室,建先天观以为祀奉,每与弟子讲解《周易》,秉承全真道“三教归一”的宗旨及明净道的忠孝思想,宣扬“欲修仙道,先修人道”,认为修行“皆本人之于儒以开其端,参之于道以神其用”,著有《玄教大成》、《道法双明玉书》、《神霄清啸》、《玉府璋章》等书。他又在鹤鸣洞内刻有道家符篆数十幅,又以钟乳石雕成神癨若干尊。当时尚属播州所管的平越(今福泉),在福泉山上建有高真观,相传为张三丰“礼斗之所”,宫室辉煌,雕梁画栋,石刻很多,院内有草鞋井、吊井、回生桂、浴仙池等遗迹,足见全真道在这一带的影响很深。

思州地区也是道教传播较早的地方,明代大盛,建有思州崇林观,思南玄天观、玄帝观、云台观,婺川玄帝观,镇远北极宫、真武观、玉虚观、玄妙观和青龙洞,施秉有玄都观、玉皇阁,黎平有北极观、玉皇阁。镇远地当湘黔要冲,水陆交通便利,宋、元即有湖湖道士至此传道,而城东的中河山环境清静秀丽,更是道家理想的“洞天福地”,到了明代晚期,道士纷至沓来,四方募集,在青龙、中元二洞倚崖竖架,循山择地,构筑宫观,“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曲径连绵,回廊如带”,入清以后又加扩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施秉地狭民贫,而亦建宫观数所,尤以云台山最为驰名。在道家思想的熏陶下,嘉靖年间,偏桥卫千户徐贞元忽然弃官入山修炼,其后又随周惠入云台山,结庐修身10年,为人治病,继而登上云台山主峰,10年后趺坐而化,号“白云道人”。徐贞的弟子张守诚,原为偏桥卫指挥使,万历末年遍游衡山、九嶷山、洞庭、武当、嵩山等地,相传在华山得见异人,持道家异书而归,于是弃官炼丹,号“丹霞道人”。施秉县凉风?坡脚有华严洞,洞内外有摩崖石刻13处,始刻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洞口有“灵云盘结”,“洞天福地”等摩崖,洞中有钟乳石雕成的武神像和大士像各一尊,刻工细腻,造型生动。思州地区的道教,全真道与正一道并行不悖,而且佛道混杂十分明显,如上述的镇远青龙洞,思南城西的中和山华严寺等。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