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概况 | 社办企业 | 网上书店 | 电子教材 | 习题在线 | 电子教参 | 电子期刊 | 教材研究 | 电子图书 | 汉文主页 | 蒙文主页
  草原文化 塞北文化 松辽文化 贵州文化 滇云文化 荆楚文化 江西文化 图片欣赏 音 频 视 频
 
 
 
  前言  
  绪论  
  史前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物质文化
 
  蒙古族兴起前的
精神文化
 
  长城及其文化  
  蒙元时期的
物质和精神文化
 
  元明清时期的塞北文化  
  内蒙古东部的文化明珠  
 
 
  首页>>塞北文化>>史前文化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的发现与分布

    塞北地区历来是

中外历史学家、民族史学家所关注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在塞北地区,自古就曾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先后活动过,这些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国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国灿烂的文化。东、西方的学者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曾来到中国塞北地区。1906年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就来到塞北赤峰市,在英金河、老哈河以及西拉木伦河等西辽河水系流域进行考古调查,在赤峰市红山后等地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60余处。1914年,鸟居龙藏发表《东蒙的原始居民》一文,向外界报道了中国塞北地区远古文明的信息。接着,更多的外国学者来到塞北地区进行考查和发掘工作,如法国学者桑志华、德日进也曾在赤峰市红山前进行过发掘。1935年,日本学者滨田耕作等人,在赤峰市红山后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滨田耕作和水野清一将发掘出的文物资料,于1938年整理出版了《赤峰红山后》一书。从此,人们就更加注视塞北地区,人们认识到早在五六千年前中国塞北地区就生活着一支从事农耕的原始先民,并创造了自具特色的古代文化。日本学者称它为赤峰第一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考古工作者重新在赤峰市红山后一带,在更大的范围内,对塞北这种区别于其他文化的远古文化的分布范围、年代、文化内涵、文化特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探索,从而认定塞北地区的这支独具特色的远古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1954年中国考古学家尹达先生在《关于赤峰红山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文中,正式命名这一远古文化为红山文化。从此,红山文化吸引着中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

红山文化最早出现在塞北地区的赤峰市。经过大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之后,现时已知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省西部以及京津地区。也就是说,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在辽西古文化范围内,具体范围是指东起辽河或辽河西的医巫闾山,西至内蒙古的锡林浩特到河北张家口一线,北到西拉木伦河两侧,南到大、小凌河流域或燕山山脉。从水系来讲,包括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凌河、小凌河以及它们的支流[1]。塞北地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南部等地是红山文化主要分布区,红山文化是以赤峰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红山文化的年代,经标本测定,距今五六千年,延续时间约有两三千年之久,与以陕西、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有名的仰韶文化时代大致相当,而文化面貌明显存在差异。红山文化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两大支并存而不相同的远古文化之一,它与仰韶文化之间既有差异,又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这两大支远古文化在发展中相互交流、渗透、吸收与反馈,因而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是探讨中华文化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重大课题中起关键作用的两支远古文化。

红山文化一出现就独具特色,它是以彩陶、之字纹陶器、细石器以及特有的掘土工具石耜和桂叶形双孔石刀为主要特征。红山文化的陶器主要有泥质陶和夹砂陶两大类,泥质陶多于夹砂陶。泥质陶质细而坚硬,多为容器,常见的都是小平底的钵、盆、瓮以及小口双耳、长颈深腹、敛口等各式罐类。夹砂陶质疏松,火候低,器形也较少,多用作炊具,主要器形有大口深腹罐以及折口深腹罐、斜口罐等,也都是小平底。夹砂陶器表多饰有横压的之字纹和直线划纹,口沿部饰以附加堆纹,这是塞北西辽河流域根生土长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陶器。泥质彩陶器主要花纹是黑色和紫色的彩纹,以平行线纹、三角形纹、鳞形纹富有特点,泥质彩陶器中也偶见有压印的之字纹。泥质彩陶器不论从制作工艺、陶器的造型还是从彩绘的风格来看,也都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但红山文化的彩陶又都明显地令人感到是中原和北方远古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合璧之作,红山彩陶与仰韶彩陶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这就是史前新石器时代中原的仰韶文化与塞北地区的红山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吸收的结果。

红山文化的生产工具是以石器为主,主要是磨制石器,但又并存有大量小巧精致的细石器,这是红山文化石器的特点。在磨制石器中,有数量众多的烟叶形和草履形两种石耜,是用来掘土的工具;收割用的工具有通体磨光的桂叶形双孔石刀,在石刀近弧背部有双孔,便于固定在木棍或手中使用。石耜和桂叶形石刀是红山文化富有特征的石器。此外还有石斧、石锛、石磨盘、石磨棒等。这些石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先民们从事的农耕经济比较发达。大量的细石器种类繁多,有石核、石叶、石片、各式刮削器、尖状器、石钻以及石镞等,它们是用玛瑙、碧玉、水晶以及燧石制作的,这些制作精致、璀璨晶莹的细石器,是畜牧渔猎经济的工具。红山文化中出现数量较多的细石器,当是受西拉木伦河以北的富河文化的影响,但是大量的各种细石器的出现,应说明红山文化时期并非单一的农耕经济,而是同时也存在有畜牧渔猎经济,红山文化的内涵是复杂的、丰富多彩的。

根据目前的发掘资料,多数学者认为红山文化的类型可分为两种,这是依据积石冢的出现来划分的。积石冢的发现多在辽宁省阜新胡头沟、凌源三官甸子城子山以及牛河梁和朝阳地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等地也有发现。这种积石冢并非一般的墓葬,而是红山文化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地下与地上建筑相结合的墓葬形制。积石冢只随葬玉器,陶器整齐排列在墓葬石框界四周,均为彩陶筒形器,在积石冢附近往往设有祭坛等祭祀遗址,这种积石冢在许多方面反映了受中原仰韶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积石冢多分布在红山文化分布区的南部大凌河及其支流一带,而老哈河流域以及以北地区尚未发现积石冢,因此红山文化可分为两支,即西北部老哈河流域一支与东南部大凌河及其支流一带一支。这两支红山文化明显的分化,是红山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的重大变化[2],老哈河流域的红山文化当早于大凌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在塞北的赤峰地区,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很多,其中经过发掘的,除了赤峰红山后[3],还有赤峰蜘蛛山[4]、赤峰西水泉[5]和敖汉旗三道湾等地[6]。从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全面文物普查以来,在塞北以及红山文化分布区内又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代遗址。80年代先后对一些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文化类型,如兴隆洼文化和赵宝沟文化等[7],它们不同程度地都与红山文化有关或与红山文化有共同之处,但是年代测定早于红山文化。从大量的调查工作了解到,分布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以成熟的细石器、打制石器和之字纹筒形罐为特征,表现以渔猎经济为特点的富河文化地区内,也有较多的红山文化典型遗址分布,如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海金山遗址等,而富河文化遗址在西拉木伦河以南也有发现。这两种文化共存及相互影响,在石器和陶器方面均多有接近。富河文化标本经测定年代为距今5 000年左右,可以看出这两种不同经济文化类型在西拉木伦河两岸是交错分布的。此外,经过调查,还发现在赤峰市林西县、翁牛特旗等地,有以大型打制石器和大型之字纹陶器等为特征的新文化类型,但是这些发现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工作才能确定其文化类型及其与红山文化的关系。70年代还发现了与红山文化关系密切,而晚于红山文化的小河沿文化,使红山文化与塞北地区早期青铜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找到了衔接点,小河沿文化是红山文化向青铜文化的过渡期文化,也可以说,小河沿文化是后红山文化遗存。所有这些发掘和调查,充分说明了在红山文化分布范围内,是多种文化传统共存,多种经济类型共存,它们相互交错、影响,相互吸收先进因素,因此红山文化才得以不间断地发展,形成红山文化内涵的多样性,出现了在塞北地区以红山文化为主干的“红山诸文化”异彩竞放、繁荣昌盛的局面。“红山诸文化”当是包括早于、同时或晚于红山文化的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富河文化以及小河沿文化等和它们不同的类型,当然也包括红山文化在内。正因为这些“诸文化”的影响,再加上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也对塞北地区红山文化产生影响,所以红山文化在发展中是以自身发展为主,各种文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致使在红山文化晚期出现大型祭坛遗址、女神庙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积石冢等,从中透射出中华文明的曙光。

()红山文化玉器

中国是个尚玉的国家。重德尚礼,玉器作为礼器中的一支,这在世界诸民族中是中国独有的历史现象。中国玉器文化源远流长,玉器被人们不断赋予各种含义,使玉器具备了某种社会属性,因此玉和玉器在中国古代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形成了具有特色、富有传统、灿烂持久的中国玉器文化。特别是商周时代,玉器成为独一无二的至尊至贵、至善至美的物品,在中国人的生活中“社会地位”很高,玉器的使用均按社会等级的高低来加以严格规定。商周时代的玉器不仅出土量多,而且制作精细,题材繁多,琳琅满目。这样多的玉器决不是进入文明时期才突然产生的,而是来源于原始人类在长时期使用石器、制作石器的生产活动中,积累和发展的拜石传统,并也积累了识玉经验,可以说玉器的产生与石器时代相关,是古老拜石传统影响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玉器的产生是古老拜石传统的继续和变体,不仅在商周时代尚玉并产生大量的玉器,而且在史前时期的中国就已经出现尚玉的习俗和作为礼器的玉器。

根据至今掌握的考古资料,史前时期中国有两个玉文化中心,即距今五六千年的北方红山文化和距今5 500年左右南方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这两个玉文化中心对其他地区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从影响面之广和影响意义之深远来看,良渚文化可能超过红山文化,但是在时间上来说,红山文化则略早于良渚文化。两个玉文化中心各具特点,红山文化玉礼器是以猪龙为主,而良渚文化玉礼器是以琮、璧为主。红山文化玉器虽是在塞北边远地区出现,但却反映红山文化的社会发展阶段,对探索中华古文明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红山文化玉器很早就有发现,而过去长期对这些玉器的时代、文化性质均未能识别,总是笼统地断为商周或更晚的时代。19715月在塞北地区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红山文化遗址中,意外地掘出一件大型碧玉猪首蛇身的雕龙[8],这个发现震惊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1973年发现和确定了辽宁省阜新胡头沟红山玉器墓[9],在墓内出土一批玉器,这对三星他拉红山玉龙以及红山文化中确实存在玉器,起了重要的印证作用。1975年在赤峰市巴林右旗羊场又出土一件猪首蛇身的墨绿玉龙,与三星他拉玉龙相比有许多共同之处,但也有不同点,然而共同点是基本的,意味着它们在时代、文化属性方面是接近的,两个玉龙的关系是密切的。1979年在辽宁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发掘了红山文化玉器墓3[10],共出土玉器11件。其中一座较大的土坑石棺墓中,就随葬有勾云形大玉佩、马蹄形玉箍、大玉璧、玉环、玉鸟和玉珠等9件玉器,这座墓当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权势的氏族首领的墓。1980年,赤峰市巴林右旗在考古调查中发现了那斯台红山文化遗址,1981年再次复查,确定这里是西拉木伦河以北规模较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