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质人类学资料得知[18],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也存在着两种体质类型,一种接近东亚蒙古人种,另一种接近南亚蒙古人种。但到了青铜时代黄河流域的居民接近东亚人种,而且与现代华北人有相当明显的关系。
三
长江中下游和东南
沿海地区,以湖泊川泽为主要地貌特征。这个地区是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系统”的主要分布区。这个文化系统的分布范围是“黄淮下游、东方沿海、渤海湾周围及东南半壁(包括沿海岛屿),行政区划包括山东、辽东半岛、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东半部、四川东部、湖北、江西、安徽、淮河以南这一广大的地区”[19]。
在这个广大的地区内,先秦时期分布着两个很大的原始民族系统,即百越系统和百濮系统,总的可以称为濮越民族系统。我的导师梁钊韬先生曾指出,百越系统的考古学文化有这样一些重要的特征:1.使用双肩石斧和有段石锛;2.有夹砂或夹炭粗陶,有拍印绳纹;3.陶器组合有鼎、豆、壶共存;4.种植水稻;5.住杆栏式房屋[20]。如果说这些是百越系统考古文化的重要特征,那么整个濮越民族系统的考古文化,即青莲岗考古文化系统,同样有许多重要的共性特征,如:陶器的动物纹饰以猪和鸟形为多,尤以鸟形为最甚。石兴邦先生认为,这是“利用其彩绘艺术而将其祖先图腾画下来以作族别的标志”[21]。这同仰韶文化系统以鱼为主要动物纹饰的文化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别。此外,流行拔牙习俗、大量使用三足器、多人二次合葬制等也被认为是青莲岗文化系统的重要文化特征。如果说种植粟米和彩陶艺术是氐羌民族系统创造的文化,那么种植水稻和雕塑艺术可以说是濮越民族系统创造的文化。
由于濮越系统的民族大都生活在海边和湖泊川泽的潮湿环境之中。所以他们以水上航行著称,各民族都善潜水,还有生子浸水的风俗习惯。他们居住干栏,实行悬棺葬和岩葬,也与防潮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断发文身、凿齿、穿桶裙、崇拜蛇、鸟等一些特殊的风俗,流行龙舟竞赛活动。
我国现代民族中出自“濮越”系统的民族主要是壮侗语族的各民族,他们是壮、布依、傣、侗、水、毛难、仫佬、黎等民族。还有一些属于南亚语系的民族,如高山族、布朗族、佤族等。这些民族迄今仍然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行政区域范围包括广东、广西、湖北、湖南、贵州、福建、浙江、台湾和云南等地。介于“濮越”和“氐羌”两个民族系统之间,还有苗瑶语族的各民族。
石器时代我国南方濮越系统各民族的体质特征,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大都接近于现代亚洲蒙古人种的南亚类型,身高普遍低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居民;此外还有人工拔牙的习俗。现代出自濮越系统南方各族的体质仍保留着身材矮小的体质特征[22]。